狂犬病来袭!你真的会处理伤口吗?
狂犬病来袭!你真的会处理伤口吗?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狂犬病伤口处理的相关问题。
为什么伤口处理如此重要?
南京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蒋学友指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阻断病毒感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虽然能立即生效,但保护并非绝对,病毒的数量及离脑神经的距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效果。狂犬病疫苗则需要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一般首剂接种后7天部分人群才能产生有效浓度的抗体,14天绝大多数人才能产生有效浓度的抗体,28天完成全程疫苗才能产生更持久更高浓度的抗体。因此,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
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清洗伤口: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约15分钟。这一步骤可以去除大部分病毒和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伤口:清洗后,使用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伤口。这一步骤可以进一步杀灭残留的病毒。
不要包扎:伤口处理后,不要包扎,保持伤口开放干燥,有利于愈合。
及时就医:完成初步处理后,应立即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疫苗接种需要注意什么?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狂犬病疫苗接种有两种程序:
- 5针免疫程序:即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
- “2-1-1”免疫程序:即于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为了达到最佳防护效果,必须严格按照上述固定时间注射。未完成全程接种前,抗体浓度可能不足以提供充分保护。
什么是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什么时候需要使用?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含有高效价狂犬病抗体的血液制品,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起到被动免疫作用。主要用于被狂犬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过破损伤口或黏膜患者的被动免疫。
使用方法:
- 注射剂量按20IU/kg体重计算,一次注射。
- 用法:及时彻底清创后,于受伤部位用本品总剂量的1/2作皮下浸润注射,余下1/2进行肌内注射(头部咬伤者可注射于背部肌肉)。
- WHO建议:应尽可能多地在伤口部位注射,将多余本品注射到大腿肌内;如果没有足够量的本品,则应对本品进行稀释后注射。
注意事项:
- 本品不得用作静脉注射。
- 本品肌内注射不需做过敏试验。
- 如有异物或摇不散的沉淀,玻璃瓶出现裂纹或过期失效等情况,不得使用。
- 运输及贮藏过程中严禁冻结。
其他预防建议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要随意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蝙蝠、狐狸、狼等狂犬病高发动物。
宠物接种疫苗:家养宠物应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减少感染风险。
高危人群预防接种:兽医、动物驯养师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虽然可怕,但通过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和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感染。一旦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切记不要慌张,按照上述步骤处理伤口,并及时就医,遵医嘱接种疫苗和注射免疫球蛋白,就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