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推荐:步行锻炼改善下肢动脉硬化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推荐:步行锻炼改善下肢动脉硬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人数已达到2000万,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5%-20%。这种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肢体坏死或截肢。然而,美国血管外科学会的一项研究为我们带来了希望:通过科学的步行锻炼,可以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步行锻炼:简单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推荐的步行锻炼方案具有明确的操作指南:每次锻炼时间应控制在30-60分钟之间,每周至少进行3次,累计锻炼时间需达到150分钟以上,且整个锻炼计划应持续24周以上。这种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方式,特别适合中老年患者。
具体实施时,患者应从低强度的步行开始,当感觉到下肢疼痛时立即停止并休息,待疼痛完全缓解后再继续行走。这种间歇性的运动模式,既能有效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又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度负担。研究显示,坚持进行步行锻炼的患者,其行走距离和耐力都有显著提升,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真实案例:从痛苦到希望
65岁的张阿姨就是通过步行锻炼成功改善病情的典型例子。她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有两年,最初连200米都走不了,每次行走都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尝试步行锻炼。起初,她只能走几十米就需休息,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三个月后,她已经能轻松行走500米而无需休息。如今,张阿姨不仅能完成日常的买菜、散步等家务活动,还能和老伴一起去公园游玩,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综合治疗:药物与手术的配合
虽然步行锻炼对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单纯依靠运动疗法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此时,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及扩血管药物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对于重度间歇性跛行或已出现静息痛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手术,以及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等开放手术。这些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CTA检查结果来确定。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选择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如果出现下肢发凉、行走时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手段(如下肢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明确诊断,以便及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患者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下肢动脉健康,通过合理的运动、药物和手术治疗,共同守护我们的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