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堵塞的早期信号,这些症状千万别忽视!
下肢动脉堵塞的早期信号,这些症状千万别忽视!
下肢动脉堵塞,医学上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据统计,每年约有八千个截肢手术与之相关,其中近六千个是因PAD所致。更令人担忧的是,PAD的死亡率非常高,在截肢住院期间68天内,死亡率高达18%,而成功出院的患者,一年内也有34%的死亡率。
面对如此严重的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识别下肢动脉堵塞的早期信号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早期症状有哪些?
肢体麻木、皮肤温度下降:这是最早期的症状,可能只是感觉腿部有些发凉、发麻,或者皮肤温度比另一侧低。
间歇性跛行:这是PAD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或大腿的疼痛、痉挛,需要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又会重现。
足部颜色改变:正常情况下,足部皮肤应该是粉红色的。如果发现足部皮肤变白或发紫,可能是血液循环不良的信号。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背动脉位于脚背靠近脚踝的位置,正常情况下可以明显感觉到搏动。如果搏动减弱或摸不到,需要引起重视。
如何进行自查?
看一看:观察足部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没有变白或发紫的迹象。
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足部的温度,是否比另一侧低。同时,检查足背动脉是否存在,搏动是否有力。
走一走:以正常速度走一段路,感受小腿或下肢是否有酸痛、无力的感觉。
如果上述检查中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专业检查。
医院会做哪些检查?
ABI(踝肱指数):这是评估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为0.9~1.4。如果ABI小于0.9,可能提示下肢动脉存在堵塞;而ABI大于1.4,则可能提示动脉硬化。
baPWV(血管硬度):反映全身大血管的弹性状况。值越大,说明血管越硬。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核磁共振等,可以更直观地观察血管情况。
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
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患病风险增加。
“九高一少”人群:包括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高血压、高血液粘度、高年龄、高精神压力、高烟瘾和少运动的中老年人。
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如脑梗、心梗患者,需要特别警惕下肢动脉堵塞的可能性。
下肢动脉堵塞虽然可怕,但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预防下肢动脉堵塞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