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时保肝,寅时养肺:科学养生法
丑时保肝,寅时养肺:科学养生法
“丑时保肝,寅时养肺”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强调在一天中的特定时段进行针对性的养生保健。这一理论不仅在中医经典中有所记载,现代医学研究也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
丑时与肝:睡眠质量决定肝脏健康
丑时,即凌晨1点到3点,是中医理论中肝经当令的时段。《黄帝内经》提到:“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这意味着在正常状态下,此时人体气血将汇聚到肝脏,充实肝体,涵蓄肝用。因此,保证丑时的睡眠质量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会显著增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风险。不良睡眠通过影响肾功能,进而增加新发严重MASLD的风险。这说明,丑时的睡眠质量不仅关系到肝脏的藏血功能,还可能影响整体代谢健康。
寅时与肺:深睡眠是肺部养护的关键
寅时,即凌晨3点到5点,是肺经主时的时段。中医认为此时应该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主降,睡眠沉稳,进入深睡眠,呼吸之气会下沉丹田,保养我们的阳气;同时又和心相协调,完成血的生成。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就说明气血不足。
现代医学虽然没有直接证实寅时与肺功能的关联,但睡眠质量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及心理健康等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在中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这一疾病的患病人数高达约1.76亿,而其中仅约1%得到了及时诊治。
实用养生方法:传统智慧与现代建议
养肝三步法
按时睡眠:保证丑时熟睡状态是对肝最好的关怀。若在丑时易醒或者无法入眠者,多属于肝血不足、肝阳过亢,此时可以盘腿静坐片刻,然后叩齿至满口津液,以舌头在口腔及牙间搅动5-8下,分3次将津液咽下,有滋水涵木、调神助眠之效。
情绪管理:培养温和、宽容、积极、乐观的性格,消除忧思多虑、烦躁暴怒等不良情绪。平时可多揉按太冲穴(该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可起到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的功效。
避免过劳:《黄帝内经》认为:“肝者,罢极之本”,也就是超负荷劳作、疲劳等“过用”行为也会伤肝。日常养生,除了不建议熬夜之外,也不建议过度劳作、剧烈运动、过度用脑等。
养肺四法
热水润肺法: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轻轻吸入水蒸气,让温暖的水汽滋润每一寸肺叶。每次10分钟,早晚各一次,简单易行却效果显著。
主动咳嗽法:秋高气爽时节,应多开窗通风换气。早晚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几声,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正方形呼吸:每天睡前平躺在床上,在肚脐上方放一个3斤左右的沙袋(小枕头),用力呼气把沙袋顶起,然后吸气把沙袋放下去,刚开始每次练习2
3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510分钟,同时大脑中想象你在画一个正方形。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笑口常开法:笑不仅是心情的表达更是养肺的良方。中医有“常笑宣肺”之说,现代医学也证明笑能使肺扩张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通畅。开怀大笑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滋养每一个细胞让身心都沐浴在快乐的海洋中。
结语:规律作息是养生的根本
“丑时保肝,寅时养肺”这一理论提醒我们,人体的生理功能与自然规律息息相关。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熬夜已成为常态,但长期不良睡眠不仅会影响肝脏健康,还会加速大脑衰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遵循自然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重视传统中医的养生智慧,也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调整作息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记住,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