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假残真证”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利益驱动下的违规乱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假残真证”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利益驱动下的违规乱象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0
来源
1.
https://www.mohrss.gov.cn/wap/zc/zcwj/202408/t20240829_524827.html
2.
https://www.sohu.com/a/823901574_120952561
3.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4/15/content_R4voovsaVn.html
4.
http://gjw.gxzf.gov.cn/ztzl/sygz/gzjj/t19431461.shtml
5.
https://www.lzrb.com.cn/pl/2024-11/14/content_506560723.html
6.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4/10/content_v6xVmzcl5W.html
7.
https://finance.sina.cn/2024-04-10/detail-inarieaw5509818.d.html?oid=3813343741254577&vt=4&cid=76729&node_id=76729
8.
http://www.junchuangshiye.com/html/2024/zhengcefagui_1211/10.html
9.
https://login.12309.gov.cn:8443/spp/zdgz/202404/t20240428_653070.shtml
10.
http://ptcdi.gov.cn/lzjy/yzjl/202411/t20241105_1954570.htm

“假残真证”现象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一些健康人通过出租自己的残疾证,每月可获得400到600元的“租金”,而企业则通过租用这些证件来逃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这种现象背后,是利益驱动下的精心算计。对企业来说,按照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达不到规定比例的需要缴纳保障金,大型企业每年可能需要缴纳高达百万元的残保金。相比之下,通过“租证”方式只需付出少量工资,就能达到合规要求,节省大量成本。

然而,这种看似“双赢”的交易,实则损害了多方利益。首先,它违背了设置残保金的初衷,即通过经济杠杆促进残疾人就业。其次,这种做法影响了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率的判断,可能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无法获得应有的支持。更严重的是,被“租出”的残疾证可能被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给持证人带来法律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例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严格网络招聘服务监管,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严厉打击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大数据技术主动发现和识别违法违规线索,对有多次投诉或不良评价的监管对象实施风险预警。

要从根本上解决“假残真证”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稳定收入,而不是陷入“租证”这类灰色地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初衷,让每一本残疾证都成为真正需要它的人的“护身符”,而不是被利用的工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