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江苏人年夜饭桌上的必备菜,千年前就有了
这是江苏人年夜饭桌上的必备菜,千年前就有了
春卷不仅是江苏人餐桌上的必备菜,更是江苏人心中必备的春节美食,也是一种传统美味,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吃完春卷迎接新春。
一口春卷“咬住”年味,在南京、苏州、南通等地,立春时节有吃春卷的习俗,当地人称之为“咬春”,以此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江苏各地的春卷馅料也有很多,甜口的有豆沙馅,咸口的有韭黄、荠菜、白菜、萝卜、猪肉馅等。
古代立春之日,先民们有食用春盘的习俗,油炸春卷便由此演变而来。清代《燕京岁时记》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的记载,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民俗风情由来已久。
早在晋代我国已有春盘这一食品,那时叫“五辛盘”。“五辛”分别指五种辛辣蔬菜:小葱、大蒜、辣椒、生姜、芥末,吃五辛可杀菌驱寒,以养五脏之气。那个时候,将春饼和五辛菜蔬放在一个盘中,用于宴席和馈赠。晋人周处《风土记》云:“正元日,俗人拜寿,上五辛盘,松柏颂,椒花酒,五熏炼形。”后来演变到立春日之用,因“辛”与“新”同音,取迎新之意。
馈春图丨ThingLink
唐代,民间春日食用春盘蔚然成风。《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春时盛于游赏,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带上'春盘’,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号为'探春之宴’”。杜甫曾在《立春》一诗中,对唐代立春用的春盘作过描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唐时,制作春盘的馅料有所变化,为春日美食增添了一抹绿色。潘岳《关中记》记道:“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青蒿是嫩蒿苣,黄韭即韭黄,蓼芽即蓼菜的嫩芽,皆清香宜人。
到了宋代,春盘的馅料呈现多样化。苏东坡的诗中有“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等描述,可见“春盘”仍是蓼芽、蒿、笋、韭等菜蔬的调合。而此时,以野蔬荠菜制作的春饼开始悄然登上坊间餐桌。宋人李时则在诗中“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生动描绘了这一时俗食景。荠菜春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新鲜的荠菜只是在春天才有,也不是那儿都有的,必须到野外采挖才成。苏东坡的 “时绕麦田求野荠”诗句,描述了春日三两村姑、五六孩童,或挎篮、或拿铲、低着头专注地在野外麦田采挖荠菜的情景。那些破土而出的青嫩野蔬,宣告着春回大地的喜信,古人们美美吃上一口,激发了心中迎新的快乐。
南宋时,不仅讲究春饼的馅料品味,而且装盘形式也非常精致美观,成了官廷贵胄的春日新宠。周密《武林旧事·立春》曰:“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此时江南已有售卖油炸春卷的店铺。类此,明代食谱《易牙遗意》详尽记载制作韭饼的过程,带膘猪肉作丁子,用油炒半熟,韭菜用生的,切细,羊油剁碎,将猪肉丁、韭菜、羊油丁、花椒、砂仁、酱拌匀作馅,拌薄饼两个,包夹馅心以油煎之。荠菜饼的制作也同此法。而卷煎饼几乎就是羊肉馅的春卷。
明清时期,吃春饼开始成了一种潮流饮食文化。同时,随着烹调制作趋于精美的需求,春盘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小巧玲珑的油炸春卷广为流行。
明清,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春卷制作及食用,更讲究馅料新鲜度、精致调味以及面皮儿厚薄,也不吃凉了的春卷。趁热食用春卷时,外皮酥脆,馅心香软,清爽不失郁鲜,口中犹咬春息,心中满是欢喜,别具一番风味,不愧为春季时令佳点。春卷不仅深深扎根于民间,富家或士庶之家经常食之,而且成为宫廷的名点,登上大雅之堂,深受明清皇帝们的赞赏。
明朝,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午门悬灯。皇帝就会在午门用春卷赏赐给近臣百官。清朝,春卷也颇受乾隆帝青睐,在宫廷中的满汉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点中,春卷是九道点心之一。《乾隆三十年江南节次膳底档》载,乾隆55岁二月十八日未正(下午2点后),在天宁寺行宫赏庆妃春卷一品。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北平风俗类征·岁时》亦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
清《调鼎集》中的春饼馅为荤馅,制法却似今日春卷:“干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应)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劗碎,卷春饼切段。”有咸有甜,有荤有素,贴近民众又颇讲究。
民俗学家仲富兰曾写道,吃春饼,南北习俗略有不同,北方人立春吃春饼,就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的薄饼,包卷着芹菜、韭菜等新鲜蔬菜和肉,据说会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
相较之下,南方人习惯吃春卷。春卷与春饼,虽然外形相似,但与北方春饼做好饼之后,包着菜吃不同,春卷是用薄的干面皮包裹馅心,经煎、炸而成。春卷皮薄酥脆、馅心香软,别具风味。其寓意和春饼相似,春卷代表了迎春喜庆的吉兆。
春饼丨豆果美食网网友笺短意长
薄如纸的春饼
民俗学家仲富兰就曾这样谈起老上海人吃春卷的讲究,“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馅儿是已经炒熟的菜肴肉糜,加入自己喜欢的调料,放入春卷皮,卷得像个小枕头的形状,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也吃得自在。”
目前,每到春日,江南各地市面上应时春卷品种颇多,荤素咸甜兼顾。如韭黄肉末春卷、荠菜肉末春卷、大白菜肉丝春卷、菠菜肉末春卷、豌豆苗春卷、雪菜春卷、豆沙春卷等,其馅料视季节变化而丰富应时。春卷多为长方形,但也有三角形、长形翘角、方形等,小巧隽秀,馅料丰富,味道香口,老少皆宜。
如今,江南人迎春前后必吃小食春卷,就像北方人逢年过节吃饺子那般。喝着一碗米水柔腻如一的爽口红豆糯米粥,趁热一口气吃上六根春卷。一根迎立春,二根盼雨水,三根闻惊蛰,四根望春分,五根祭清明,六根祈谷雨。一卷不成春,万卷春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