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肠道“炸弹”了解息肉,防肠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肠道“炸弹”了解息肉,防肠癌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973136

肠息肉是肠道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虽然它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很大概率会演变成肠癌。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关于肠息肉的常见问题,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什么是息肉?

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大肠是息肉的高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不适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息肉的分类有哪些?

肠息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腺瘤性息肉:这是最常见的类型,有较高的癌变风险。
  • 炎性息肉:通常与肠道炎症有关,癌变风险较低。
  • 增生性息肉:多见于儿童,癌变风险较低。
  • 错构瘤性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癌变风险较低。

肠息肉从哪里来?

肠息肉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年龄、饮食因素和生活习惯: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能促进息肉形成;缺乏运动也会增加风险。
  • 胆汁代谢紊乱:胆汁酸的异常代谢可能刺激肠黏膜,促进息肉形成。
  • 肠道炎性刺激:长期的肠道炎症可能诱发息肉。
  • 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肠黏膜健康,促进息肉形成。
  • 其他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基因异常等。

大肠息肉是如何“潜伏”的?

多数大肠息肉患者起病时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它们会默默无闻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身体内,不易被察觉。

肠息肉会不会变成肠癌?

大约有95%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虽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但某些类型的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息肉对于预防肠癌非常重要。

如何早期发现大肠息肉?

要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结肠镜检查。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常规行结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提前开始筛查。

怎样向大肠息肉Say No?

针对大肠息肉一定要重视“三早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和辅助治疗。
  2. 手术治疗:包括经腹直肠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高频电切除术等。其中,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效果确切,是治疗的标准方法。

肠息肉术后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1. 术后一般需要禁食水1~3天,然后进食少渣饮食1周,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 术后可能发生出血和肠穿孔。
  3. 高血压患者术后应继续服用降压药,血压过高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4. 术后1周内禁止洗热水澡,热水会引起血管扩张,增加出血的风险。

大肠息肉怎样预防?

  1.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3.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4. 定期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多久复查肠镜?

肠息肉术后复查时间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而定:

  • 低风险患者(根据病理报告)可以3-5年复查一次
  • 高风险患者的建议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