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泉州收入差距背后:经济结构与产业转型的双重奏
厦门泉州收入差距背后:经济结构与产业转型的双重奏
2024年,厦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249元,同比增长4.5%,而泉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3094.87亿元,增长6.5%。从数据来看,厦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高于泉州,这一差距引发了广泛讨论。
经济结构差异:创新驱动vs制造业基础
厦门和泉州的经济结构差异是导致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厦门作为副省级城市,拥有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海洋经济示范区等多项国家战略支持。2024年,厦门以516万的常住人口创造了7802.66亿元的GDP,人均GDP达到15.11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7万元和全省平均水平的12.54万元。
相比之下,泉州虽然以5924.96亿元的GDP总量位居福建省第二,但其经济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泉州在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石材建材等传统产业上拥有深厚的根基,但这些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对人均收入的提升作用有限。
产业发展差异:新兴产业vs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产业发展方面,厦门和泉州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厦门重点发展新能源、储能等新兴产业,海辰储能作为厦门首家独角兽企业,企业估值达到300亿元,成为厦门创新驱动的典范。
泉州则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泉州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新建数字化生产线125条,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000家,全市87%的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规模连续5年全省第一。同时,泉州还入选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撬动逆周期设备更新投资近500亿元。
如何缩小差距:泉州的转型升级之路
面对与厦门的收入差距,泉州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升级。泉州提出构建“南高新、北石化、环湾崛起、县域做强”的产业空间格局,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
在具体措施方面,泉州梳理了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同时,泉州还注重提升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84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9.4%。
此外,泉州还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泉州现代体育产品集群成为福建省第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产值超8000亿元。安踏体育入选全球十大最具价值运动服饰品牌,九牧王礼服亮相巴黎奥运,展现了泉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果。
结语
厦门和泉州作为福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各自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厦门以创新驱动和新兴产业引领发展,泉州则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随着泉州加快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有望逐步缩小与厦门的收入差距,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