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畔的津门文化探秘
海河畔的津门文化探秘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道出了天津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地位。作为海河的入海口,天津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海河不仅是一条自然的水系,更是一条贯穿城市历史的文化脉络。
海河畔的文化新地标
站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东疆亲海公园,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斓的遮阳伞和欢声笑语的人群。这里曾是天津“靠海不看海,临海不亲海”的典型区域,如今却已成为市民和游客亲近大海的网红打卡地。据统计,仅2024年“五一”假期首日,东疆亲海公园就迎来了超过15万游客。
不远处的国家海洋博物馆更是人气飙升,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能领略现代海洋文明的发展脉络,还能在“抱抱地球咖啡馆”的临海落地窗前,享受一份难得的“松弛感”。正如两位来自北京的大学生所说:“这里的体验感和氛围感很棒,我们决定每个季节都来看看大海的样子。”
沿着海河向市区方向行进,一座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映入眼帘。在海河东岸,一片独特的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红棕色的仿古建筑与现代感的精致店铺相得益彰,这里便是天津棉3创意街区。这片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创园区,如今已吸引上百家创意类企业入驻,成为年轻人新的聚集地。
津门文化的流动舞台
夜幕降临,海河两岸灯火璀璨。一艘装饰华丽的游船缓缓驶过,船上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这是海河游船推出的特色演出活动,相声专场、乐队专场、民乐演奏、时装秀、民俗花会展演……不同主题的演出满足了国内外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让海河真正成为了“流动的舞台”。
海河畔还矗立着一座承载天津人记忆的钟表——世纪钟。不久前,随着世纪钟的钟声响起,龙年新春4条精品文旅路线和6个精品商旅文活动正式发布,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
从漕运中心到现代化都市
海河不仅是天津的文化载体,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自唐代起,天津就是重要的漕运枢纽,被誉为“北方威尼斯”。金代设立直沽寨,元代建海津镇,明代正式命名天津卫,凸显了其军事和经济地位。
进入近代,海河两岸林立的工厂、烟囱、码头、货站,助推了天津成为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而今,随着城市转型升级,这些老厂房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悄然变身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消费商圈、设计小镇,焕发新生。
2023年,海河经历了流域性特大洪水的考验。如今,“母亲河”正带动天津这座北方工业重镇实现高质量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一条沿海河延展的商业文旅经济带正在形成,串起津湾广场等九大商圈,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小众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等纷纷入驻津门,“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在海河畔蓬勃发展。
生态修复与人文关怀
寒冬腊月,海河冰封。在一处凿开冰面的河水中,一些冬泳爱好者不时扎到水里,为冬日带来不一样的乐趣。过去,作为“母亲河”的海河曾一度污染严重。新时代以来,天津持续打响“碧水保卫战”。近年来,天津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严格环境准入,落实国家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目录要求,对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施严格监管……有效降低污染排放量。
如今,天津市包括海河干流在内的12条入渤海河流水质全部消劣。在一处海河岸边,红嘴鸥、银鸥飞来越冬,吸引摄影爱好者按下快门定格美景。海河两岸也成为市民散步、跑步的好去处。
从“九河下梢”到“人海共生”,海河见证了天津600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这条“母亲河”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着天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漫步在海河两岸,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体验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