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乾隆皇帝在午门上的那些事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乾隆皇帝在午门上的那些事儿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1546228340671149
2.
http://ent.people.com.cn/n1/2024/0810/c1012-40296276.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RRRRV30553YMF6.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1A06UJC00
5.
https://m.sohu.com/a/850187830_121161282/?pvid=000115_3w_a
6.
https://m.163.com/dy/article/JH4SPFAQ0556620K.html?spss=dy_author
7.
https://www.ica.org.cn/2024-08/27/c_182862.htm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Template:%E6%B8%85%E6%9C%9D%E6%AD%B7%E5%8F%B2%E4%BA%8B%E4%BB%B6
9.
https://www.scf.org.cn/csjjh/n3421/n5604/n5605/u1ai301044.html
10.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6cd782ce4b0e75a1b90bc93.html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BE%E9%9A%86

1785年正月初六,北京紫禁城内张灯结彩,乾清宫前人声鼎沸。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这里举行,参加宴会的不是王公贵族,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多位老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有六十岁,最大的已经年过九旬。这场宴会就是清代著名的“千叟宴”,而主持这场宴会的正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

这场千叟宴的举办,源于乾隆帝喜添五世元孙,为表示皇恩浩荡,特地在乾清宫举办这场盛宴。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二》记载,此次千叟宴的宴请对象为60岁以上的官员和65岁以上无官职人员。身份上至宗藩、大学士,下及普通百姓、外藩陪臣等人员,共计3000人。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和70岁以上的文武大臣,经特许由其子孙一人搀扶入宴。

宴会期间,乾隆帝召一品大臣、90岁以上的宾客到宝座前,赐酒一杯;命诸皇子、皇孙、皇曾孙等,向殿内的王公大臣敬酒;命侍卫向其余各桌官员、老者敬酒,并分发果食。宴席结束时,乾隆帝颁旨:赏赐诗刻如意、寿杖、朝珠、文玩、银牌等礼物。

这场千叟宴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宴会,更是一次盛大的皇家仪式。它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尊老敬贤的孝道思想,也展现了乾隆皇帝的仁政和皇权威严。而这场仪式的举行地点——午门,更是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

01

午门:紫禁城的威严之门

午门是北京故宫的正门,位于故宫南北轴线的南端,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多次修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名称寓意“居中向阳”,象征皇家威严与尊贵。

午门采用重檐歇山顶设计,覆盖黄色琉璃瓦,城楼雄伟壮观,匾额上书“紫禁城”三字,彰显皇家气派。整体结构分为城台、城楼和东西雁翅楼,形成独特的“凹”字形布局,既庄严肃穆又极具立体感。

作为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午门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如登基、大婚等重要典礼。同时,“推出午门斩首”的传说虽不完全属实,但廷杖制度确实在此执行,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02

千叟宴:尊老敬贤的皇家盛宴

千叟宴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举办的大型敬老宴会,最早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当时,康熙皇帝在畅春园正门前两次赐宴全国65岁以上老者,每次参与的老者近七千人,规模宏大,使得敬老之风影响甚远。

到了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皇帝为表示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办了千叟宴。此次千叟宴的宴请对象为60岁以上的官员和65岁以上无官职人员,共计3000人。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和70岁以上的文武大臣,经特许由其子孙一人搀扶入宴。

宴会期间,乾隆帝召一品大臣、90岁以上的宾客到宝座前,赐酒一杯;命诸皇子、皇孙、皇曾孙等,向殿内的王公大臣敬酒;命侍卫向其余各桌官员、老者敬酒,并分发果食。宴席结束时,乾隆帝颁旨:赏赐诗刻如意、寿杖、朝珠、文玩、银牌等礼物。

千叟宴上,乾隆帝按康熙帝《千叟宴》诗原韵,再赋《千叟宴恭依皇祖原韵》诗:“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追思侍陛髫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并肩。”诗中,乾隆帝回忆起12岁时参加祖父举办的千叟宴,而此时君臣相聚、觥筹交错的盛大场景再现,他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并希望盛况绵延万载。

应乾隆帝之邀,在场臣工纷纷依韵赓和。负责筹办此次千叟宴的大学士阿桂,第一个赓和。随后诸臣恭和作诗,得诗3429首。这些诗后来被汇集成《钦定千叟宴诗》,共三十余卷。

千叟宴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宴会,更是一次盛大的皇家仪式。它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尊老敬贤的孝道思想,也展现了乾隆皇帝的仁政和皇权威严。

03

受俘礼:皇权威严的象征

除了千叟宴,午门还是乾隆皇帝举行受俘礼的重要场所。受俘礼是古代中国在战争胜利后举行的一种仪式,用于展示战俘和战利品,彰显皇权威严。在乾隆朝,共举行了四次受俘礼,分别在乾隆二十年(平定准格尔)、乾隆二十五年(平定南疆)、乾隆四十一年(平定金川)。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乾隆二十年平定准格尔的受俘礼。当时,准噶尔部开始内乱,首领达瓦齐昏无法服众,下面的部落纷纷叛乱。等候了多年的乾隆抓住机会,二路进军,很快就击破了达瓦齐各部。只有达瓦齐逃到南疆,大量的贵族被俘虏。甚至抓住了雍正初年,青海叛乱的罗卜藏丹津。当时的主帅定北将军班第派人槛送回京。乾隆要求侍卫到张家口去迎接。六月抵达京城。

回到京城后,先是在太庙、社稷坛举行献俘礼,然后第二天在午门进行受俘礼。乾隆当场下令将准噶尔的二人处死。罗卜藏丹津赦免。

准噶尔部多次先投降再叛乱,乾隆早已恼怒至极,所以必杀不可。至于罗卜藏丹津,他的叛乱是三十多年的事情了,青海早已安定。而且雍正生前下旨,如果抓住罗卜藏丹津,不能杀他,必须赦免。所以乾隆遵守了他父亲的要求,放了罗卜藏丹津,并且在京城给他房子,同时把他全家编入蒙古八旗。

在京城进行献俘礼的时候,前线还在追击逃走的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六月初八,南疆的首领霍集斯在清廷的压力下,把达瓦齐和其子罗布扎等70人交给清军。六月二十五日,前线主帅班第派兵500多人押送回京城。听到消息的乾隆取消了当年的避暑山庄的木兰秋狝。专门在京城等待。

十月十七日,在京城举行太庙、社稷坛献俘礼。第二天,乾隆在午门受俘。乾隆当场赦免了达瓦齐,并且授予他亲王的爵位。

因为此时,达瓦齐的部下阿睦尔撒纳再次叛乱,为了分化当地的势力,乾隆还是留下了达瓦齐。

乾隆四十一年,走投无路的大金川首领索诺木出寨投降,阿桂派人将投降的首领全部送到京城。四月二十六日举行受俘礼。

受俘当天,福康安带着索诺木在午门向北跪伏。兵部尚书奏报“现在已经平定大小金川,生俘大金川头目酋索诺木,杀死并取到小金川首领僧格桑的头颅,现在献给陛下”。

乾隆当即下令“所有人犯,移交刑部”。

几天后,乾隆在瀛台亲自审理案犯,下令将索诺木等多人全部凌迟处死。二次征讨大小金川,使得清廷损失巨大,所以乾隆对他们及其痛恨。所以下手也非常狠毒。

这些受俘礼不仅展示了皇权威严,也体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他既会对叛乱者施以严惩,也会对投降者给予宽恕,展现了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

04

午门:历史的见证者

午门不仅是故宫的正门,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乾隆皇帝的仁政与威严,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今天,当我们站在午门前,仿佛还能听到千叟宴上的欢声笑语,看到受俘礼时的庄严肃穆。这座古老的城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