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超越中国后,印度经济能否跟上?
人口超越中国后,印度经济能否跟上?
2023年4月19日,印度人口总数达到14.28亿,正式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历史性转变不仅改变了世界人口版图,也引发了对印度经济发展前景的广泛讨论: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否将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优势?
经济增长与就业困境
印度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度(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印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到8.2%,超过2022年度的7%。特别是制造业和建筑业,增长率高达9.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到2025年,印度的名义GDP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四位。
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独立智库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的数据,2024年6月,印度失业率急剧上升至9.2%,较5月份的7%有显著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年失业问题尤为严重,占印度失业劳动力的近83%。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失业率更是高达29.1%,远高于不识字者的3.4%。
经济学家指出,即使印度经济保持7%的增长率,每年也只能创造800万至900万个就业岗位,远远无法满足每年新增的1100万至1200万个就业需求。尽管印度政府宣称从2017-18年至2022-23年间平均每年创造超过2000万个就业机会,但这一数字仍难以满足庞大的就业需求。
人口红利的机遇
人口增长为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优势。预计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6.68亿,而中国人口则可能降至13.17亿。庞大的年轻劳动力为印度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吸引了大量外资,推动了经济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扩大。
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印度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金融、房地产、贸易、酒店和通信等相关服务业表现坚挺。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全球能力中心(GCC)枢纽,从事高端离岸服务工作。根据德勤的数据,目前全球50%以上的全球能力中心都设在印度,创造了460亿美元的收入,雇用了多达200万名高技能工人。
制造业也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印度总理莫迪推出的“Make in India”政策旨在推动制造业发展,尽管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率仍低于25%的目标,但其增长势头不容忽视。政府的基础设施支出成为内需的火车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临的挑战
然而,人口增长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女性受教育机会有限等问题限制了人口红利的充分发挥。印度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仅为约2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教育与就业市场的不匹配加剧了就业困境。每年新增的700万至800万青年劳动力中,许多人的技能和期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农业和建筑业虽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这些岗位往往无法满足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的预期。
基础设施不足也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尽管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但与庞大的人口规模相比,现有基础设施仍显不足。交通、电力和水资源等方面的短缺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投资信心。
此外,高通胀率也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2023年10月,印度通胀率飙升至6.2%,突破了央行的目标上限(4%)。食品价格上涨尤其明显,蔬菜价格在10月份上涨了40%以上。为抑制通胀,印度央行连续10次提高存款利率,但这却抑制了投资和消费,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增长。
未来展望
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印度政府正在积极应对。莫迪政府推动的制造业振兴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有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同时,政府也在努力改善教育和培训体系,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然而,要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优势,印度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改革。这包括进一步开放市场、简化行政程序、改善营商环境以及推动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只有这样,印度才能真正将人口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如印度央行行长达斯所说,印度的“增长故事仍然完好无损”。但这个故事能否继续精彩,关键在于印度能否抓住人口红利的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