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江中下游的神秘居民:少棘蜈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江中下游的神秘居民:少棘蜈蚣

引用
淘宝网
11
来源
1.
https://mobile-phone.taobao.com/chanpin/c256a5020c070426a5047c068a10993e.html
2.
http://www.isenlin.cn/sf_246EDDF7C7CE431693B7F618BD74DC89_209_66E3D680754.html
3.
http://jtwg158.cn/detail772514655.html
4.
http://www.jtwg158.cn/list11280556.html
5.
http://www.npadata.cn/sf_B4C6E59459C14B18ABA9BEF8DA7C24E5_306_30764B41120.html
6.
http://www.sctcm120.com/info/1074/16101.htm
7.
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60287.html
8.
https://www.soolun.com/tags/%E5%A4%9A%E8%B6%B3%E7%BA%B2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91%BD%E5%8F%B2
10.
https://www.baike.com/wikiid/5211468052904636833
11.
https://cloudtcm.com/herb/1200

在长江中下游的潮湿森林和田野间,生活着一种神秘而独特的生物——少棘蜈蚣。这种蜈蚣因其独特的外观和生态特性,不仅在自然界中占据重要地位,还被人类赋予了特殊的药用价值。

01

独特的外观与生活习性

少棘蜈蚣,又名金头蜈蚣,是一种隶属于蜈蚣科的节肢动物。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身体由22个体节组成,每个体节上都长有一对步足。成体体长可达9-15厘米,宽0.5-1厘米,扁平的体型使其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灵活移动。

头部是少棘蜈蚣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呈金黄色或红褐色,具有光泽。头板两侧各有4个单眼,形成左右眼群,使其能够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躯干部则呈现墨绿色或暗绿色,步足为淡黄色,最末一对步足呈尾状,容易脱落。这种色彩搭配不仅美观,还具有一定的保护色效果,使其在自然环境中不易被天敌发现。

少棘蜈蚣是一种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藏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如腐木、石缝或草地中。到了夜晚,它才会出来觅食。作为肉食性动物,少棘蜈蚣主要以昆虫及其他小型动物为食。它捕食时会先用毒颚将猎物麻醉,然后破开外壳吸食内部汁液。这种捕食方式既高效又节省能量,使其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02

分布与栖息环境

少棘蜈蚣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浙江、河南等省份,以及日本、韩国等地。它们偏好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砂土的低山区,这些地方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还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03

神奇的药用价值

少棘蜈蚣不仅是一种令人敬畏的野生动物,更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其干燥体在中医中被称为“蜈蚣”,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蜈蚣就被列为上品,认为其“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现代医学研究揭示了少棘蜈蚣的药用价值。其体内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性蛋白质。此外,还含有脂肪油、胆甾醇、蚁酸以及多种氨基酸、糖类、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蜈蚣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惊厥、抗炎、镇痛、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抑菌、改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黏度等。

在临床上,少棘蜈蚣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偏瘫、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等;对于风湿痹痛、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疼痛性疾病也有显著疗效;还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瘰疬溃烂、毒蛇咬伤等。此外,蜈蚣还可用于治疗百日咳、结核病、阳痿早泄等多种疾病。

04

人工养殖的兴起

随着少棘蜈蚣药用价值的不断发掘,其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工养殖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专业养殖场从事少棘蜈蚣的规模化养殖。

人工养殖的蜈蚣一般选择4龄左右性成熟的个体作为种苗,要求背乌亮而有光泽,体壮活跃。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饲料:蜈蚣属于肉食性动物,食性广,喜吃蟋蟀、煌虫、金龟子、蝉等小昆虫类。人工养殖,也能够喂给黄粉虫、蚯蚓、蝗虫等多种昆虫与青菜,泥鳅、鲜鱼、青蛙、虾、蟹等。但是要保证食物新鲜。在喂食的料槽内放置盛有清水的小碟盘,供蜈蚣饮用。

  2. 饲喂:一般每隔2~3d喂1次,活动期每天晚上必须投喂1次,喂食的时间可在每天的17:00~19:00之间。否则蜈蚣会因饥饿而自相残食,造成巨大损失。喂食后的次日早晨须将残余食物拣掉;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喂水。

  3. 繁殖: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一般野生蜈蚣生长4年才会产卵繁殖,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雨后晴天的清晨进行交配,40d开始产卵,每次产卵40~50枚,产卵后雌蜈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孵化20d左右出壳,45d后才能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孵化期间应保持安静和适宜的温、温度,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5℃~32℃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产前加强喂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小蜈蚣孵化出来之后,应及时按规格大小分开饲养,因为蜈蚣有食幼仔的特点,可能会残食殆尽。

  4. 疫病防治:蜈蚣主要疾病症状为反应迟钝,很少进食或拒食,皮肤病变。主要疾病有绿僵菌病、胃肠炎、脱壳病等。防治:一方面要查清病因,对症下药,食母生0.6g,土霉素0.25g,氯霉素0.25g研成粉末,搭配使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

尽管少棘蜈蚣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其独特的外观和生态特性使其成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通过深入了解这种神秘生物,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奇妙,还能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