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宗街:长沙老街的新生
潮宗街:长沙老街的新生
“不入潮宗门,不进长沙城。”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谚,道出了潮宗街在长沙人心中的地位。近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市民推荐探访潮宗街,让这座承载着三百年历史的老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历史的见证者:潮宗街的前世今生
潮宗街,原名朝宗街,因临近城门潮宗门而得名。这条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麻石大街,全长511米,宽9米,是长沙市仅存的三条麻石大街之一。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街区内保留了自明清以来形成的街巷格局,分布着时务学堂、九如里公馆、金九活动旧址等重要历史遗址。这里曾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梁启超、蔡锷、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在此创办时务学堂,毛泽东在此创办文化书社,韩国“国父”金九也曾在此避难。
文化的瑰宝:历史遗迹诉说千年风韵
潮宗街不仅是长沙的历史见证者,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街区内现存3处不可移动文物、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宋古城墙遗址,这堵城墙见证了长沙从宋代到元明时期的沧桑变迁。城墙用青砖砌成,虽经千年风雨侵蚀,但仍屹立不倒,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
潮宗街基督教堂,始建于1924年,是长沙唯一一处真耶稣教会教堂。教堂坐南朝北,为三层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外墙,两坡屋顶,体现了民国时期长沙的建筑风格。虽历经百年沧桑,但整体布局完整,结构稳固,较好地保持了原貌。
时代的新生:有机更新让老街焕发新颜
2018年,长沙市开福区政府启动潮宗街有机更新项目,长房集团通过自筹资金,对片区内的49栋直管公房进行更新改造。如今的潮宗街,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潮流聚集地。
九如里公馆群经过修缮,已成为集咖啡、设计、文创于一体的时尚空间。民国旅社及戏台等历史建筑也被赋予新的功能,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地标。据统计,2024年五一期间,潮宗街接待游客达617.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46亿元,成为长沙文旅经济的重要引擎。
融合与创新:老街的新时代使命
潮宗街的成功改造,体现了“有机更新”的理念。这种理念强调传承历史,修旧如旧,同时注入新的业态和活力。在潮宗街,你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青瓦白墙的老公馆与时尚潮牌店比邻而居,百年教堂与现代咖啡馆相映成趣。
这种融合不仅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24年五一期间,潮宗街接待游客达617.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46亿元,成为长沙文旅经济的重要引擎。
潮宗街的改造,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城市更新,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它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正如长房集团相关负责人所说:“合理合法地利用历史建筑,不仅起到了保护这些建筑的目的,也让这些冷冰冰的建筑焕发了新生。”
结语:守护城市记忆,续写文化新篇
潮宗街的保护与更新,是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历史与现代并非对立,传统与创新可以和谐共生。在潮宗街,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过去,也看到了它的未来。这条见证了长沙三百年变迁的老街,正在以全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