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贵阳现6种国宝级野生动物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贵阳现6种国宝级野生动物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珍稀动物,以及它们在贵阳的分布情况。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珍稀动物指的是即将濒临灭绝的动物,是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需要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
我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
珍稀动物资源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标志。
随着贵阳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部分珍稀动物逐渐现身在这片绿色之地上。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可爱的生灵吧。
熊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的国宝。
熊猫,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更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贵阳黔灵山公园,有两只十分受欢迎的大熊猫。
彩鹮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被称为“林间的精灵”。
彩鹮体型较大,色深、身披金属光泽,嘴长而弯,主要栖息在河湖及沼泽附近,现已濒临绝迹。在贵州境内,彩鹮仅分布于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极为罕见。2020年,彩鹮在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被发现,刷新了贵阳市鸟类种类数据和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类数据。
栗树鸭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鸟类世界里的“小萌宠”。
栗树鸭体型中等,全身以褐色为主,结小群活动于湖泊、沼泽、红树林及稻田,飞行力弱,潜水能力强,以植物种子及嫩茎叶为主食。栗树鸭因狩猎和生境退化等因素,种群数量已明显下降。2020年,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栗树鸭,刷新贵州省鸟类数据新纪录。
中华秋沙鸭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国宝物种”之一。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是我国特有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级濒危物种,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它们常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或开阔湖泊,潜水捕食鱼类为生。2021年1月,在贵阳南明河水东路段发现一只中华秋沙鸭。2023年11月,在清镇红枫湖发现4只正在觅食的中华秋沙鸭。
红嘴相思鸟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别名“相思鸟”,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红嘴相思鸟,体长13-16厘米,属小型鸟类。嘴赤红色,上体暗灰绿色、眼先、眼周淡黄色,耳羽浅灰色或橄榄灰色。两翅具黄色和红色翅斑,尾叉状、黑色,颏、喉黄色,胸橙黄色。红嘴相思鸟多在树上或林下灌木间穿梭、跳跃,鸣声响亮、婉转动听,是贵阳市城市森林的常客。
红腹锦鸡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鸟中“小凤凰”。
红腹锦鸡为我国特有鸟类,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凤凰的原型,雄鸟体型修长,毛色鲜艳喜庆,雌鸟体型较小,全身以灰褐色为基调。红腹锦鸡栖息于多岩的山坡、矮树丛和竹林间及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中。2022年1月,在南明区观风山上发现两只红腹锦鸡。
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改善生态环境是保护珍稀动物的关键措施之一。对政府及相关机构来说,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保护动物栖息地;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减少非法贸易;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营造全社会保护珍惜动物良好氛围。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不购买或食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制品,坚决抵制并举报非法捕猎、贩卖或利用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在野外不捕捉、不猎杀野生动物;不干扰野生动物栖息生活,不破坏野生动物的食物链;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不乱使用农药和杀虫剂等化学用品,不滥砍滥伐森林;节约资源,垃圾分类,低碳出行……
世界万千生灵组成一个地球
我们是同一个命运共同体
让我们行动起来
保护珍稀动物
共筑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