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手足口病五大症状及中医预防方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手足口病五大症状及中医预防方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94516

放暑假了,肠病毒疫情也来势汹汹,目前仍然正值流行期,而肠病毒感染主要症状包括喉咙痛、手足有水泡,尤其,患者当中约有1/3是手足口病。中医学认为,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咽喉肿痛、口腔黏膜溃疡,并伴有部分发烧,常使用清热方剂,以及按摩特定穴位与饮用特定茶饮来提升免疫力,以预防和辅助治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常见5大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疾病,通常由肠病毒如克沙奇病毒或肠病毒71型引起。发病初期通常会出现发烧、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咙痛。发烧后1~2天,口腔会开始出现水泡并产生疼痛,水泡初期呈现小红点状,接着形成溃疡状,常见发生部位包括舌头、牙龈及口腔内侧两侧。此外,手掌、脚掌、臀部或生殖器也会出现带有小水泡的红疹。由于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口腔周围、手部及足部,因此被称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发生原因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鼻或喉咙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泡或粪便,或触摸受污染的物体而传播。中医学将手足口病的传染特性归结为温病疫疠的初期症状,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通过口腔及破损黏膜侵入,在肠胃系统通道间传播,传染性强,发病迅速且剧烈。发病初期以风热症状为主,病位在肺,病程进入中期以湿热为主,病位从肺热转入脾胃湿热。若病情快速恶化至重症,则表现为肺胃热势逆传心包,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脑炎等症状。

中医学中的温病伏邪概念指出,病邪潜伏于膜原腠理间,正如手足口病的肠病毒常见潜伏期为3~5天。病毒虽从口鼻进入,但易潜伏于肠胃道壁间伺机传染,通过粪便传播到环境中。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更容易发病。发病初期的风热症状在手足口病中典型表现为咽喉肿痛、口腔黏膜溃疡,伴有部分发烧。中医常使用银翘散、麻杏甘石汤等解表清热方剂,搭配清肺热及咽部发炎用药如板蓝根、鱼腥草等。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若出现咽峡部小水泡及溃疡,称为疱疹性咽峡炎,用药会增加更多清热药物,如黄芩、栀子等。若病情加重并向内发展至脾胃湿热,则需要加入祛湿清热药物,如甘露消毒丹或龙胆泻肝汤等。此时,手掌、脚掌、手指、脚趾会出现小疹及水泡,加上口腔、舌头发炎破损,就称为手足口病。适当加入甘露饮等滋阴凉润药物,有助于黏膜修复。

中医调理方案

按摩3大穴位,提升免疫力

中医学认为,通过穴位调理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的气功能量,增强免疫力,预防手足口病。以下是推荐的3个重要穴位:

  • 合谷穴:位于手太阴经原穴,可调肺气下降。
  •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可调肝气上升。双侧合谷加上双侧太冲穴又称为四关穴,是气血阴阳内外出入的重要通道。
  • 足三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合穴,按压足三里有增强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的作用,也是著名的长寿穴位。

止渴元气美容茶饮

材料:

  • 荆芥3g
  • 桑叶3g
  • 金银花3g
  • 防风3g
  • 白术3g
  • 玉竹6g
  • 黄芪6g
  • 甘草2g
  • 蜂蜜1汤匙

做法:

将上述材料泡入300cc500cc热水中,闷约1530分钟即可饮用。

通过茶饮中的药物药性,可以处理病毒在中医病机上引起的风热、湿热及避免肝阳上亢等症。荆芥、桑叶、金银花具有透热功效,搭配防风、白术、黄芪可以顾护免疫系统,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侵入。但需注意,根据个人体质不同,病情表现可能不同,病势急性期时,建议请合格中医师进行正确诊断和用药治疗。

日常预防措施

除了中医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方法:

  1. 保持个人清洁及卫生:最容易成为传染媒介的部位是手,经常保持双手清洁最为重要。应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进食前后都需要彻底洗手,洗手时应使用洗手液或干净清水清洗,搓手最少20秒,用水清洗后使用干净毛巾或纸巾擦干。酒精因不能有效杀死一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因此,酒精及干洗手等不具有杜绝手足口病传播的效果。另外,用餐时要使用公筷和公勺,尽量避免与人共享同一食物或饮料。

  2. 随时保持环境洁净: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期间,经常清洁所使用的桌椅表面,使用1比99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5.25%漂白水与99份清水混合)消毒,待15~30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

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家长应该带着小朋友一起学习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传染几率。同时,应养成良好生活作息,训练身体保持良好免疫力状态,尽可能饮食清淡,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对抗手足口病的侵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