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母亲河:地理科学专业学子的环保实践
守护母亲河:地理科学专业学子的环保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信阳市浉河畔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作为信阳市的母亲河,浉河的水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为了守护这一方碧水,一群来自地理科学专业的学子们,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于浉河水环境调查的实践中,为保护母亲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调查背景与目的
浉河是信阳市的重要河流,流经市区,最终汇入淮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浉河面临着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浉河水环境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们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水环境调查。
调查内容与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包括水质监测、污染源调查和生态调查三个方面。学生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浉河的水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体检”。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是了解水环境状况最直接的方式。学生们在浉河不同河段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定期采集水样,检测水中溶解氧、氨氮、总磷、pH值等关键指标。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他们使用了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并严格按照实验室分析标准进行操作。
污染源调查
污染源调查是找出水环境问题根源的关键环节。学生们沿着浉河两岸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各类污染源的位置、排放情况及污染物种类。他们发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源。此外,一些非法排污口和垃圾倾倒点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生态调查
生态调查旨在评估浉河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学生们对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详细记录,同时观察河岸植被的生长情况。通过对比历史数据,他们发现部分河段的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发现与建议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学生们发现浉河的水环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 部分河段水质不达标,主要表现为溶解氧含量偏低,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高。
- 沿岸存在多个非法排污口,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
- 某些河段的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 严格管控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 加大执法力度,取缔非法排污口,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岸植被,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
实践意义
这次水环境调查不仅为浉河的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参与其中的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实践,学生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次活动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理科学专业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地理科学专业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无论是政府环保部门、科研机构,还是环保企业,都急需具备地理科学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次浉河水环境调查的成功实践,不仅展示了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水环境调查,地理科学专业的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知行合一”。他们不仅为保护母亲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更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群年轻的地理科学工作者将在环保事业中大展身手,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