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春节特别报道|夫妻各回各家做父母的孩子:不愿任何一方父母孤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春节特别报道|夫妻各回各家做父母的孩子:不愿任何一方父母孤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2025-01-26/detail-inehhekn9294384.d.html

春节将至,“去谁家过年”成为重要话题。在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中,更倾向女方和男方一起回男方家过年。但这种传统正在逐渐被打破。

各回各家,做回父母的孩子

聪聪是河南开封人,丈夫是山东东营人,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在武汉工作。他们恋爱5年,结婚1年多,目前没有孩子。今年是他们以夫妻身份过的第二个年。去年过年期间,聪聪的丈夫在海外出差,她就回自家过年了。今年丈夫不出差,但他们依然计划分开过年,丈夫回山东,聪聪的父母来武汉,和她一起过年。

一开始,他们打算轮流过年。比如今年在女方家,明年在男方家。但经历了去年分开过年后,聪聪发现各回各家很爽。去年国庆,他们回了一趟山东,发现走亲戚挺辛苦。只有7天的假期,走亲戚就花了三四天,有些亲戚家比较远,需要开车上高速。

两家亲戚的亲密度也有区别。丈夫家亲戚比较多,有些还在同一个单位,住一个小区,走得很近。走亲戚时,主要是带点礼品,聊聊天,也不一定要吃饭喝酒。但这个过程中,聪聪始终觉得自己是外人。

在聪聪家,亲戚关系相对要淡很多,基本不走亲戚。她小时候过年,是和父母一起。直到现在,双方的父母,由于地理距离和交往习惯,并没有处得很密切。

今年过年,聪聪向丈夫提出想各回各家。丈夫可能不是百分百支持这个想法,但也没有反对。各回各家,或者轮着过年,他觉得都有道理。他没有表达过不满,也没有反馈过父母是否同意。他始终没有提出来聪聪必须跟他回家过年,这一点聪聪比较赞赏。

和丈夫商定后,聪聪才告知父母这个决定。母亲很支持,都觉得这不是一个大问题。但父亲有些迟疑,他当然是想和女儿一起过年,但他也会觉得这样是不是不太好,怕对方父母不开心以后会为难女儿。

从丈夫父母和其他亲戚的表现,聪聪能感觉到他们对这个方案有一些不满,但没有正面表达,她也就装作不知道。

聪聪可能在家庭关系里一直都比较强势,不管是在自己家,还是在婚姻里都如此。如果一件事她定了,除非真能够说服她,否则她大概率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关于明年,或者以后怎么过年,他们也讨论过。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儿媳女婿毕竟是外人。非要去谁家过年的想法,无非是在寻求一种大团圆的表象,或者单纯就是为了面子。但这个做法的代价是,总有一方的老人孤零零,没有孩子陪伴。他们觉得这很不合理。现在还没有孩子,在过年时,只做自己家里的孩子。等有孩子了,就把双方老人一起接到武汉来过年。


2024年春节,聪聪和父母一起在河南老家过年时拍摄的烟花。图/受访者提供

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导致矛盾

禾页是湖南人,丈夫是东北人,结婚十多年,两个儿子都上小学了,目前定居在北京。

以往他们过年会去丈夫的东北老家。但最近这几年,禾页要么和自己的父母、孩子在北京过年,要么出去旅游,反正就避开回丈夫老家。去年一家去了长白山旅游。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地理距离导致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是一方面。

丈夫是东北农村出来的,父亲早年遭遇变故身亡,母亲因此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家道中落。禾页的父母都有编制,因此,她从小的生活条件更好一些。但丈夫自己很努力,一路打拼,在北京也买了房。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夫妻的感情都很好。但这种好,一到过年回老家就会变。

丈夫家的亲戚关系很密切。按照传统,一大家子都会凑在一起过年,那一屋子只有禾页是外地的。老屋烧炕,空间也不大,禾页说白天在一块得了,晚上就去附近酒店睡。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被他们当笑话了。说都回自己家了,怎么可能还去外面住酒店。在他们看来,这是生分了,没把自己当一家人。

过年期间,家务活也基本是女的干。女人早上一起来就开始忙活,做饭,洗碗,带娃。男人们醒来就吃饭,聊天打牌,有时候喝多了还要说些胡话。

这种生活习惯禾页很不适应,在自己家过年,亲戚们白天来串门,也就是吃吃饭打打牌,晚上各自回家。家中男女分工明确,都干活。

丈夫小时候是在其他长辈的帮助下长大的。所以当禾页和丈夫家人的观念、生活习惯出现冲突时,他会习惯性地偏向那边,觉得一年在老家待不了几天,实在不行就忍忍,有时候还觉得是禾页太娇气了。

但作为妻子和母亲,禾页觉得丈夫对这个小家庭是有亏欠的。婆婆身体有病,禾页生了孩子后,没法帮忙。直到现在,都是禾页的父母在北京和她一起带孩子,父亲头发白了很多。再加上这几年,丈夫经营的生意状况不太好,两个小孩的开支基本是禾页来。

不回老家过年,一开始丈夫是不同意的,但禾页态度很坚决。为了这事,整得他们俩感情不和,甚至分开了一段时间,丈夫也不说什么了,禾页也不希望孩子在不好的环境下长大。她只希望两边尽量不要闹得不堪,各自秉持各自的观念,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就好。

怀孕时上厕所开浴霸被指责,只除夕带孩子去看爷奶

赵女士是广东人,丈夫是河南人,他们2015年结的婚,有两个儿子。婚前赵女士是做电话销售的,生了孩子后精力就放在家庭上了,主要靠丈夫赚钱养家。赵女士的父母去世得早,广东的亲人各自成家后联系也渐渐淡了,所以婚后她也跟着丈夫来了河南。

原本赵女士在广东有房,婚后她卖掉了在广东的房子,在河南买了房,这个房子是她出的钱,住进新房后也把公婆接来一块住。之前过年时,他们都回婆家。但从去年开始,她再也不和公婆一起过年了。

每次过年,丈夫家的氛围都非常压抑。年前年后那几天,是婆婆最阴郁的时候,也是一年里她和公公吵架最多的时候。过年是婆婆做饭,她习惯准备很多炸物当年货。在厨房忙活时,一边唉声叹气,埋怨过年害得她这么辛苦。另外,她和她婆家关系也很差。走亲戚时,婆婆只要看到她大姑子们坐在一起聊天,就觉得对方在说自己坏话,她听了不高兴就会唠叨。所以那段时间,家里整天吵吵闹闹的,日子久了,谁也待不住。

过年时,住的地方是老破小。居住条件比较差,没有暖气,冬天非常冷。有一年过年,赵女士正怀着老二,即将临产,觉得实在是太冷,上厕所时就把浴霸开着取暖。厕所门是半透光的,婆婆透过门看到浴霸的亮光,就会站在门口重重地叹气。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她甚至还私下跟赵女士的丈夫提过,说“连上厕所都要开浴霸”。这件事让赵女士挺不能理解,毕竟当时她正在怀孕。

不过赵女士的丈夫并没有把这话转告给她,是她无意中听到的。这也是令她比较欣慰的地方,丈夫一直是站在她这边的。丈夫还没和她结婚时,每次回自己家过年也只待三四天就走。

这种相处上的矛盾,不仅仅是过年时才爆发,平时在一个屋檐下就有积攒。赵女士和婆婆两人在生活习惯上有很多不同,赵女士尝试沟通过很多次,但无法让步。他们结婚后,公公身体有疾病要卧床,婆婆主要精力都在照顾他,孩子和家里的卫生主要是赵女士来。

前年年底,在经历了无数次崩溃和争吵后,赵女士让他们从家里搬了出去。她很担心,孩子逐渐长大,会知道他们争吵。小时候他们听不懂,现在他们会知道争吵的内容,她不希望以后隔三岔五闹起来,给孩子带来阴影。最后丈夫又在他们家附近,给公婆租了一套房子。

去年过年,赵女士跟丈夫提出来,不要和公婆一起了。丈夫说,毕竟是过年,还是得让两个小孩见见爷爷奶奶。他们就商量了一下,过年时丈夫一个人去婆婆那边,赵女士只在年三十当天带两个孩子看一下爷爷奶奶。

这种方式丈夫是没意见的,但感觉有些无奈。他希望赵女士和他爸妈的关系能好一点,毕竟那是和他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赵女士的遭遇他也看到了,尽管不是完全支持,也只能妥协。

就算赵女士的父母还在,她最初还是会选择来河南过年。因为目前社会的主流就是这样,结婚后,女方多少都得偏向男方一点。但她感觉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被捆绑了。

不愿任何一方孤单,接双方老人一起过年

古月和丈夫领证一年多,没有孩子。他们都是湖南人,两家距离就是两站公交。目前定居在广东中山,今年计划把双方老人都接过来,一共7个长辈。

之所以这么做,是想着反向过年人比较少,车票好买,再就是可以带父母去周边旅游,他们也没咋出去玩过。

这是他们第二次一起过年。第一次是去年除夕,两家人坐一起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中午在丈夫家和他父母吃饭,晚上在古月老家和亲戚们一起。一开始公婆不太想去古月老家过年,但她的父母软磨硬泡也要把他们带上,留两个人过除夕夜,肯定会孤单。


古月婆婆为今年过年做的装饰物。图/受访者提供

古月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换位思考,如果要父母两个人过除夕夜,她肯定也不愿意,除非他们自己有安排。

今年这个方案是丈夫提出来的。讨论的过程挺顺利,古月也没太操心。跟各自长辈交流时,他们都很支持。他们当地有温居的习惯,买了新房,要去新家过年。丈夫家的亲戚关系比较简单。唯独就是丈夫的外婆,她年后要庆生,到时候赶回去就行,时间上没有冲突。

古月家的亲戚和父母相隔不远,他们平常走动就挺频繁,各自的孩子也已成家有小孩,不一定非要过年凑一起。

长辈们来中山后,就要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几天。双方父母都认识,在一起生活应该不会尴尬。古月觉得即便他们之前不认识,也能很快熟起来。她和婆婆也都不是固执的人,好说话,遇到矛盾能互相体谅和让步。

古月现在觉得结婚对象找距离近的还挺省事。他们的婚礼习俗相近,大家说得拢,不会有什么分歧。她身边有同学,嫁得比她远一点,过年就需要中午在自家吃团年饭,晚上再赶去另外一边。虽然都在省内,但那天下午高速很堵,平常两小时的路程,当天可能要开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这样会比较辛苦。

想回娘家过年,但丈夫觉得要花很多他的钱

王女士和丈夫老家都在河南,但不在一个地方,隔了300多公里。现在他们都在湖北,丈夫上班挣钱,她在家居住带孩子。丈夫家在湖北和王女士家中间,为了顺路,他们过年回家的路线一般是,从湖北出发,先开车去他家住几天,年前再去王女士家提前拜个年,然后再回到他家过年,最后回湖北上班。但今年,她不想去丈夫家过年了。

她第一次萌生这个想法,是因为丈夫不愿意陪她回娘家。王女士家情况比较特殊,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又常年在外务工。她从小就是和姑姑、伯伯一起在奶奶家过年的,他们一直对她很好,现在也都很惦念她。所以尽管过年见不到父母,她也想回家走走亲戚,看看他们。

丈夫并不乐意和她一起。他嫌挨家挨户走亲戚费时费力,上门总不能空着手,送礼还得花他的钱。他觉得在那儿人生地不熟的,自己很拘谨。这种感受她清楚,因为她在婆家时也这么觉得。

如果丈夫不和她回去,他们可能要被别人背后议论是不是闹矛盾了,她家人也会觉得自己“被戳脊梁骨”。结婚后,除夕和春节都是在丈夫家过的,没想到丈夫连陪她年前回家看看都不愿意。

她是独生女,一直在外地生活,本来就很少回娘家,这两年只回了三次,和亲人们难得见上一面。她常想,如果丈夫理解她,肯定能想到她已经好久没回家,想家人和家里的饭菜,这时候丈夫如果主动说要带她回家一趟,不是和和美美吗?

她也想过一个人带着孩子回去,但是宝宝还只有一岁,需要随身带的东西很多,她没有把握能独自带她坐四五个小时的高铁,也不放心把她留给丈夫和婆婆照看。

既然丈夫不愿意回娘家,她也没必要委屈自己。她提出了各回各家过年的想法,可是好像没人能理解。丈夫父母向着他,认为她本来就不该回娘家,也不该辛苦丈夫来回开车。他们的认知里,她已经结婚了,就没有“娘家”可言,婆家就是她的家,如果觉得在婆家待得不舒服,也是她的问题。

这种思想让她太憋屈了,她和公婆也因此闹得很不愉快,但觉得这归根结底还是丈夫的问题,她和公婆的矛盾因丈夫而起,但他却沉默着,让自己的老婆跟爸妈正面冲突,这很不好。

丈夫最后还是答应开车陪她回家,她也已经跟婆婆商量好了,过完年就让婆婆来湖北带孩子。她很羡慕那些丈夫愿意陪妻子回娘家过年的家庭,或者听到妻子想家了,会立马安排行程陪她回家。她想,她们在家应该不用为了“回谁家过年”这种事大吵大闹吧。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靳小怡长期关注婚姻家庭议题,她在接受央视网采访时表示,婚姻正在从传统社会中与父系家族制度相匹配的嫁娶婚姻模式,慢慢向着双系并举、男女平等的婚姻模式转变。多种形式的“过年回谁家”就是婚姻形式转变的缩影,这也是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回家过年本身是为了爱、亲情和陪伴,我们是为了维系亲情,为了增进家人之间的爱,所以在形式上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因此理想状态应该是夫妻之间、子女和老人之间、两个亲家之间多点理解和让步,通过良好的沟通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其表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