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县:从“野汤子”到生态旅游胜地
温泉县:从“野汤子”到生态旅游胜地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一座被誉为“中国温泉之乡”的小城——温泉县。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更是一片生态优美的绿色家园。近年来,温泉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了一个集温泉养生、草原观光、湿地游览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
从“野汤子”到温泉度假小镇
温泉县的温泉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当地居民的天然养生之所。过去,人们在泉眼附近挖出池子,用石头砌筑围墙,形成了最早的“野汤子”。这些简易的温泉池虽然条件简陋,但对缓解风湿、关节炎等病痛有着显著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温泉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显现。20世纪90年代初,温泉县开始出现粗放经营的“温泉澡堂”。这些澡堂虽然设施简单,但为温泉资源的商业化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年来,温泉县对温泉资源进行了全面升级。一方面,引进社会资本建设高端温泉度假酒店,如投资5亿元的花间堂温泉度假酒店;另一方面,注重普惠性,建设免费向群众开放的惠民温泉。2023年,温泉县在湿地广场开放了“莲池温泉”,让当地居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温泉带来的乐趣。
生态保护的“温泉模式”
在发展温泉产业的同时,温泉县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该县深入实施林长制,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通过“一巡三查”工作机制和“一图一网一平台”监管系统,实现了森林资源的精准化管理。
草原生态保护方面,温泉县大力推进退耕还草政策,实施草原生态综合治理改革试点。在查干屯格乡,通过围栏封育、植被恢复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同时,推行牧民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移,引导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温泉县生态保护的另一大亮点。通过实施禁牧、生态移民、打击盗挖盗采、植被恢复等措施,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据统计,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达579种,脊椎动物327种,其中鸟类种类从保护区建立初期的111种增加到267种,观测鸟类总量超过200万只。
“森林+温泉”:生态与发展的双赢
温泉县积极探索“森林+温泉”发展模式,打造特色森林康养产品。在天马山森林康养基地,游客不仅可以享受温泉疗养,还能参与静心修养、深度睡眠等特色项目。这种将森林资源与温泉资源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旅游体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据统计,温泉县去年接待游客达690万人次,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完成增加值1.02亿元。这组数据充分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温泉县最宝贵的财富。
展望未来,温泉县将继续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加快“森林四库”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温泉之城”将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中,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