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北村与古朗村:佛山古村落活化的生动实践
勒北村与古朗村:佛山古村落活化的生动实践
走进佛山市顺德区勒北村,一座座修缮一新的蚕房诉说着岭南桑基鱼塘的历史。而在杏坛镇古朗村,清澈的河涌边,百年古树下,村民们悠闲地聊着天,一派岭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这两个古村落,正是佛山推进古村落活化升级的生动缩影。
政策引领,系统推进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历史建筑和古村落。2014年底,佛山启动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将此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10年来,佛山已分6批次完成110个古村落的活化升级,目前第七批40个古村落活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为确保活化工作科学有序,佛山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佛山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等法规相继出台,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因地制宜,活化利用
在勒北村,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是建于1958年的北星蚕房。这座见证了顺德养蚕历史的建筑,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勒北村委会年轻干部梁祥福介绍,修复工作获得了区级专项补贴,目前已完成两处蚕房的修缮,并正在修复规模更大的北星蚕房。
修复后的蚕房不仅还原了当年的养蚕场景,还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勒北村计划将蚕房与约夫廖公祠、麦氏大宗祠等历史建筑串联起来,打造一条充满文化魅力的乡村旅游线路。
古朗村则以“古”为主题,依托古朗涌这一水脉,串联起村内的古建筑和公共空间。村党委副书记伍时滔介绍,古朗村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的提升,打造连片的活化空间。例如,古朗村在联排大街沿河建设了长约1.1公里的休闲步道古树街,保护百年古树,为村民提供休闲场所。
多元参与,持续发展
在古村落活化过程中,佛山积极探索多方参与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勒北村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村民参与,共同推进蚕房修复和文化活动开展。古朗村则通过注册集体商标,吸引村民和返乡青年参与文旅产业建设。
据统计,仅古朗村就实施了45个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这些投入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为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乡村振兴
佛山的古村落活化工作,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是对岭南文化的传承。通过修复历史建筑、开展文化活动、发展文旅产业,古村落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勒北村的蚕房修复,展现了岭南桑基鱼塘的历史;古朗村的慢生活文旅产业,让年轻人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潜力。这些活化项目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佛山的古村落活化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佛山不仅留住了乡愁,更让这些古村落成为了展示岭南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