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参果:从野果到新兴水果的华丽转身
红参果:从野果到新兴水果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一种名为"红参果"的新兴水果在各大购物网站走红。它不仅外观独特,营养价值也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种新晋网红水果的前世今生。
Cyclocodon lancifolius,桔梗科 轮钟草属植物长叶轮钟草。多年生直立或蔓生草本。茎高可达3米,中空,有乳汁。根呈胡萝卜状。浆果球状5-6室,熟时紫黑色。种子极多数,呈多角体。花期7-10月。别名肉算盘、山荸荠、蜘蛛果等,都很象形。
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林中、灌丛中以及草地中。分布于西南及南方诸地。东南亚等国也有分布。
似曾相识
一看它的花,就想到桔梗科最出名的植物党参。
这个科里有不少小喽啰,动不动就打着党参的旗号,号称土党参。看看它们的花都很像。
其次是科长桔梗,朝鲜人喜欢用它的根做咸菜。
喜欢花卉的人也都熟悉该科的风铃草。
桔梗科约有70个属。《中国植物志》后来把红参果归为金钱豹属Campanumoea。1988年又恢复为轮钟草属。金钱豹属的金钱豹,Campanumoea javanica,为缠绕藤本,看上去很柔弱的样子,不知为何起了个这么凶猛的名称!它的别称有算盘果、土党参、土人参、奶参、野党参果等。确实与本尊红参果很像,分布区域也一致。红果参的种加词lancifolius意即披针状叶。
它俩的果实都是可食的浆果,挖出的根也都在民间作补药吃,还用来下奶。
之前红果参这种植物只作为草药用,而且是用根,果子只不过是乡民偶尔采摘当小零食。《中华本草》 记载其有“治疗劳倦气虚乏力、跌打损伤、肠绞痛”等功效。湘西、贵州等地,确实用它的根来代替人参使用,他们把它当做大病初愈后的滋补品。所以叫红参果。不过入药的事掺杂很多玄学,咱们不必当真,俺只关注它的食物属性。
野果上位
红参果从种植到第一次结果,需要3年以上。现在突然走红,说明是3年前才开始规模种植的。
国内2016年前后开始有人作为新兴水果开发研究。2017年江西萍乡某地最先开始尝试人工栽培。
现在不少山区已经把它作为脱贫致富的宝贝种植了。云南、贵州有了不少种植基地,规模还不小。12月~次年2月是红果参成熟采摘的季节。亩产600-1000公斤。
红参果的果子淡淡的酸酸甜甜,有点泥土的芳香。不算太美味,但比蓝莓好吃些。外皮很薄,可以轻松地剥开。带点沙沙的脆,咬着是脆的,吃进去又是酥的,口感有点像嫩的无花果。它的切面真的很美。
红果参果实中的主要成分有糖类、生物碱、黄酮类、酚类、蒽醌类、甾体、三萜类和有机酸等,其中总黄酮含量为8.0mg.g-1,总生物碱含量为1.8mg.g-1。粗多糖含量高达到45.80%,包括果胶在内的可溶性纤维素含量也高达10.52%。
它的花青素丰富,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蓝莓就是凭借这个优点走红的。
这个以前典型的野果子,硬是被成功开发成了新型特色水果,而且价格还不低。
不仅可以直接食用,拌沙拉和酸奶,还可以制作果汁、果脯等。可惜没有被纳入国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名单,无法获得食品加工许可,只能自己做了自己吃。
买鲜果注意采摘日期,常温可保存1周,冷藏 保存2周。
别认错了
网上还另有个也叫红参果的野果,也是多年生藤本植物。一查,原来是葫芦科植物茅瓜Solena amplexicaulis,俗称老鼠瓜、老鼠拉冬瓜。因名字不好听,改叫红参果,或红香果、火蜜果、红蜜果等名来蹭热度。
农作物命名其实是有严格规范的,不能乱叫。正式命名成功之后,还会出具权威性的农作物品种鉴定书。
也就是说,农作物的命名要备案,要有身份证!资本大鳄“东方某选”在视频带货江西融安金桔时,不仅将中果冒充大果,还会乱叫品名。那位嘴皮子网红,不尊重自主知识产权,指鹿为马闹出了乌龙!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