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消委会教你安全吃海鲜!
福建省消委会教你安全吃海鲜!
随着春节临近,福建作为海鲜大省,各大酒楼餐馆迎来了海鲜消费的高峰期。然而,近期福建省消委会发布提醒,指出部分餐馆标注的“当日时价”存在价格欺诈风险,引发社会关注。为帮助消费者在享受海鲜美食的同时,避免消费陷阱,保障食品安全,本文特整理一份实用的海鲜消费指南。
警惕“当日时价”陷阱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享受海鲜美味的同时,要对“当日时价”保持警惕。一些餐馆利用“当日时价”模糊定价,暗中抬高海鲜价格,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在就餐前应提前了解当地海鲜市场的价格情况,以便与餐馆价格进行对比,避免被高价宰割。
对于标注“当日时价”的海鲜,消费者有权要求餐馆经营者提供详细的价格清单,经营者应主动、清晰地展示当日价格,不得拒绝或隐瞒。消费者应选择信誉良好、证照齐全、价格透明的商家,可通过网络评价、朋友推荐、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餐馆的口碑和服务质量。
如何辨别海鲜新鲜度
选购海鲜时,新鲜度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辨别方法:
- 观察外观:
- 鱼类:新鲜鱼的眼睛应该是清澈、明亮的,鱼鳃呈鲜红色或暗红色,鱼体紧致有弹性。
- 贝类:新鲜的贝类外壳应该紧闭,稍微用力拍打能听到清脆的声音。
- 虾类:新鲜的虾应呈现透明的色泽,外壳光滑且富有光泽。
- 闻气味:
- 新鲜海鲜通常带有淡淡的海水气息,而腥味或刺鼻的味道则是海鲜变质的标志。
- 触摸检查:
- 鱼类:用手轻轻按压鱼身,若鱼肉能迅速恢复原状,说明鱼肉新鲜。
- 贝类:新鲜的贝类在打开后应能保持肉质的弹性。
- 虾类:新鲜的虾应坚挺,按压时有弹性。
常见的海鲜消费陷阱
药水浸泡的虾仁:不法商家使用福尔马林等药水浸泡虾仁,使其看起来更加饱满、色泽鲜亮。选购时要注意虾仁的色泽和质地,正常的虾仁应该带有自然的淡粉色或白色,质地紧实有弹性。
注水螃蟹:商家在螃蟹体内注入水分以增加重量。可通过捏螃蟹腹部来判断,正常螃蟹腹部紧实,注水螃蟹则松软无力。
染色海带:使用工业染料使海带颜色更加鲜亮。正常海带颜色应该是自然的墨绿色或深绿色,染色海带则颜色过于鲜亮且不均匀。
甲醛浸泡的鱿鱼:使用甲醛处理使鱿鱼看起来更洁白、质地更脆嫩。正常的鱿鱼应带有自然的灰白色或浅褐色,质地柔软而有弹性。
假冒野生海参:用养殖或加工处理的海参冒充野生海参。野生海参体形饱满、肉质厚实,假冒海参则体形干瘪、肉质松散。
实用选购建议
了解市场价格:在前往餐馆前,可通过网络或电话了解当地海鲜市场的价格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选择正规渠道:在购买海鲜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市场和商家,尽量避免在街边小摊购买。
关注标签信息:查看海鲜的标签,包括捕捞日期、产地等信息,尽量选择那些标注清晰的产品。
保存消费凭证:在餐馆就餐时,应妥善保存菜单、发票等消费凭证,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维权证据。
海鲜食用安全知识
储存方法:海鲜应放入冰箱冷藏,温度保持在0°C到4°C之间,尽量在24小时内食用。如果需要长期保存,可以将海鲜放入冷冻室,但应避免反复解冻。
烹饪注意事项:
- 新鲜海鲜的味道通常很鲜美,可以使用简单的调味方式,如蒸、煮、烤等,尽量保留其原味。
- 不同类型的海鲜对火候的要求不同,鱼肉一般以5-7分钟为宜,虾类则只需几分钟,以免过度烹饪导致肉质干硬。
- 尽量避免生食海鲜,因为腌制方法并不能完全杀死海鲜中的微生物。
- 防范微生物风险:
- 购买时应选择外观完整、色泽鲜艳、无异味的新鲜海鲜。
- 采购的海鲜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
- 清洗、处理海产品时,尽量戴上防水手套,生熟分开,用于处理海鲜的刀具、砧板等工具应及时清洁消毒。
- 食用海产品前要充分煮熟、蒸透。
春节将至,享受海鲜美食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理性消费,确保食品安全。希望这份海鲜消费指南能帮助大家在春节期间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