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码大学生课堂玩手机:从心理动机到创新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码大学生课堂玩手机:从心理动机到创新应对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0
来源
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4/2024_zt02/mtbd/202402/t20240219_1115820.html
2.
http://edu.people.com.cn/n1/2024/0520/c367001-40239343.html
3.
https://www.sohu.com/a/772090873_121106822
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9812
5.
https://aver.nwnu.edu.cn/Index/ArtShowArticle.do?id=216820&gid=1212170
6.
https://c.wholeren.com/blog/60f1bac9a0
7.
http://www.duozhi.com/industry/insight/2024111116725.shtml
8.
https://www.ictdedu.cn/sknews/jyxxhs/neirong/n20240715_84922.shtml
9.
https://news.ycwb.com/2025-01/25/content_53204956.htm
10.
https://www.vivo.com.cn/service/questions/all?categoryId=170&questionId=1778

“上课时,你是否经常忍不住查看手机?”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可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玩过手机,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01

大学生玩手机的心理动机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玩手机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一项针对30名大学生的质性研究揭示了几个关键因素:

  • 了解世界与获取新知:在访谈中,许多学生表示,通过手机他们能够接触到大量新鲜信息,这满足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一位受访者提到:“感觉不出门就能达到我看世界的一个目的吧。”

  • 逃避现实与缓解压力: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手机成为了一个逃避现实的窗口。学生们可以通过刷短视频、玩手机游戏等方式暂时忘却烦恼。有学生坦言:“不用去想那些学习上的事和让我心烦的事儿,短暂地逃避现实。”

  • 习惯性使用与成瘾:长期使用手机已经让很多学生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习惯。一些学生表示,即使没有特别需要处理的信息,也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查看。

  • 社交需求与归属感:在当今社会,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社交平台。学生们通过手机与朋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一位受访者说:“和男/女朋友聊天,了解别人的生活,这些都能让我感到快乐。”

  • 娱乐与放松:课程间隙,学生们常常通过手机游戏或观看短视频来放松心情。这种即时的娱乐方式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能够快速提供愉悦感。

02

不同课程类型中的手机使用情况

虽然目前缺乏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推测,在不同类型课程中,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 理论课程vs实践课程:在传统的理论课程中,由于缺乏互动性,学生更容易感到枯燥,从而转向手机寻求刺激。而在实验课或讨论课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学生需要更多地参与实际操作和讨论,玩手机的情况可能相对较少。

  • 必修课vs选修课:必修课程往往与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密切相关,重要性较高,学生可能会更加专注。而选修课程的选择范围更广,学生对某些课程的兴趣可能不高,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手机。

  • 大班授课vs小班教学:在大班授课中,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这为学生玩手机提供了便利。而在小班教学中,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生使用手机的可能性可能降低。

03

创新的应对之道

面对课堂手机使用的挑战,国内外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 智慧教室建设:通过无线网络和教学互动系统,将学生手机转变为学习工具。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要求所有课程逐步实现中文课、英文课和慕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 教学方法改革:教师们开始尝试将手机融入教学过程,将其作为课堂互动的工具。比如,通过手机进行课堂测验、小组讨论等,让手机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而非干扰源。

  •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国在慕课建设和应用规模上已居世界第一。通过数字化教育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跨越时空限制,实现更广泛的共享。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分心玩手机的机会。

04

结语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动机,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和管理策略。学校和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学生自身也需要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这一困扰当代教育的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