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暴雨后的反思:如何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郑州暴雨后的反思:如何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2021年7月,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突袭郑州,24小时内降水量高达624毫米,最大点雨量更是达到1122.6毫米。这场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导致398人死亡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48.5千公顷,整个城市陷入瘫痪状态。这场灾难不仅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脆弱性,更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刻反思。
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城市地面硬化程度不断提高,雨水下渗能力大幅降低,加剧了地表径流的形成;另一方面,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相对较低,难以应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此外,缺乏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也使得城市在面对突发暴雨时往往措手不及。
成功案例:连州市的智慧排水系统
面对城市排水系统的种种挑战,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广东省连州市的智慧排水管网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连州市的智慧排水系统采用了多层分布式架构,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将不同的应用模块集成在同一个框架下。系统主要包括排水综合数据库建设、前端在线监测硬件系统建设和智慧排水综合管控系统开发三大模块。
其中,排水综合数据库整合了排水管线普查数据、排水管道检测数据、物联网感知数据等各类信息;前端在线监测系统则在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安装了积水监测、井盖监测、流量监测等设备;智慧排水综合管控平台则以时空信息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排水设施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管理。
自2021年项目实施以来,连州市全年未发生排水内涝事件,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了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提升城市排水能力的具体建议
提升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参考重庆等地的经验,新建地区应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同时提高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标准。
推广智慧排水系统建设: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排水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提高城市雨水的渗透和存储能力,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时的韧性。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郑州暴雨的教训仍历历在目,我们必须从中汲取经验,加快提升城市排水能力,为城市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