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若没了食品添加剂,世界会发生哪些变化?穷人可能很难再吃饱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若没了食品添加剂,世界会发生哪些变化?穷人可能很难再吃饱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J80KBU0544CT3M.html

还记得那个戴着面罩、套着胶皮手套的东北博主辛吉飞吗?他曾经用夸张的表演和"科技与狠活"的口头禅,揭秘了各种食品的"神奇"配方。在他的镜头下,奶茶、咖啡、可乐都成了"科技"的产物,鸡排、牛排、香肠也变成了边角料和添加剂的组合。

他一边说着"纯纯的科技与狠活",一边"调制"出各种"美味佳肴",让人看得目瞪口呆,把食品添加剂推上了风口浪尖。有人批评他贩卖焦虑、哗众取宠,那么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好是坏?如果没有了这些"科技与狠活",世界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食品界的"绝命毒师"

短视频兴起的浪潮中,辛吉飞也加入了内容创作大军,他最初的视频内容,无非是烤面筋的制作流程、小吃制作教程、蘸料配方分享等等。慢慢地他找到了另一条"成名之路",他开始借楼食品行业的"秘密",分析各种料包成分,揭露小吃店的成本和售价的巨大差异。

他甚至直接公开一些商家的进货渠道和"秘方",比如玫瑰细盐的色素添加、炸串用油的反复利用、鸡汤豆皮里"鸡汤"的真相等等。这些"内幕"虽然让一些食客感到惊讶,但大多数人其实心里也明白怎么回事,但是也改变不了什么,闭着眼睛就那么吃下去了。

真正让辛吉飞爆红的,是他对"海克斯科技"的"深度研究"。他戴上面罩,套上胶皮手套,化身"食品界绝命毒师",用各种添加剂和香精还原了咖啡、可乐等常见饮品的制作过程。

在他的镜头下,奶茶不再是奶和茶的简单组合,而是碎茶叶末、植脂末和香精的"勾兑"产物。速溶咖啡的咖啡含量少得可怜,主要成分是一堆化学名词,可乐的制作过程更是简单粗暴,糖、糖浆、色素、香精一锅烩就能做成。

"科技与狠活"成了他的口头禅,也成了网络热梗。他用夸张的表演和直白的语言,让大家看到了食品添加剂的"魔力"。有人说他是食品安全的"守护者",也有人说他是被流量主导再引起大家的焦虑而已,食品添加剂真的这么让人深恶痛绝吗?如果没有这类东西,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超市商品会少一半

抛开辛吉飞略显浮夸的表演形式不谈,大家来想想如果日常大家吃的食品里没有添加剂,生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曾经那些让味蕾雀跃的"美味",应该就要成为"过去式"了。

没了色素、香精、增稠剂这些"科技与狠活",颜色鲜艳的糖果、口感丰富的饮料、各种口味的零食,都可能从生活中消失。

如果没了焦糖色,可乐可能就只是一杯透明的,略带苦味的苏打水,如果没了香兰素,香草冰激凌可能就只剩下寡淡的牛奶味。

或许有人会说,回归食物的本真味道不好吗?但口味的偏好是多元化的,食品添加剂正是满足了人们多样化口味需求的关键。

除了这一点之外,去超市会给人带来更有冲击性的感觉,原本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商品会少掉一大半。

没了防腐剂,面包、蛋糕的保质期可能只有短短几天,甚至更短。新鲜草莓的保质期通常也就两三天,其他食物也类似。这意味着食物的运输储存会有很大困难。

比如从新疆运送一批新鲜葡萄到北京,路上至少需要两三天时间,没有防腐剂的保鲜技术支持,可能运到时已经腐烂变质。运输成本因此上升,最终背负这部分的还是买东西的人,他们要用更高的价格来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腐败变质。中国每年果蔬的腐烂损耗率高达25%到30%,新鲜的水果蔬菜没几天就腐烂了,肉类也保存不了多久,这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每天买菜做饭本来就够费劲了,如果还要担心食材的新鲜度,那日子可就更难过了。更关键的是,如果不加这些"狠活",许多人可能真的会过上连饭都吃不饱的日子。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仍有近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这些穷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9美元。对于这些人来说,价格低廉、易于保存的加工食品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的价格就一定会上涨。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肉类的价格是普通蔬菜水果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即便是在发达国家,肉类以及其他一些食物的价格也并非所有人可以轻松承担。

没有了相对廉价的加工食品,许多低收入人群没有办法负担日常饮食,温饱问题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困境。到那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或许真的会再次出现,食物会成为贫富差距的残酷象征。

谈添加剂色变?

食品添加剂这五个字,在如今的食品界可谓是"毁誉参半"。它让人类能享受到的美味更加丰富多彩,可它也成了某些"黑心商家"的牟利工具,甚至让一些人"谈添加剂色变"。

其实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个什么样"定位",决定权在于人类怎么使用它。一些黑心眼的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暴利,可能会过量使用,甚至不按规定给食物加入一些乱七八糟的添加剂。

比如有些"黑心作坊"会在辣条里添加过量的苏丹红,这种工业染料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还有些商家会在饮料中添加过量的甜味剂,长期饮用可能会让人出现肥胖的情况,再严重的还会引发糖尿病。

除了商家的不当使用,消费者自身的认知偏差也可能带来风险。现在很多人盲目追求"纯天然""零添加",认为任何添加剂都是有害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很多天然食物中也含有天然的添加剂成分,比如维生素C就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盲目排斥所有添加剂,反而可能错失一些营养价值,甚至被一些商家的"伪天然"营销手段所迷惑。

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添加剂的行为,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还要加强科学的科普宣传,让消费者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风险,避免陷入"谈添加剂色变"的误区。

结语

辛吉飞的"科技与狠活",虽然是以另类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却意外地让大家开始关注食品添加剂这个领域。大家曾经习以为常的"美味",或许正是由各种添加剂"调配"而成的,追求的便捷和低价也许正是以牺牲部分健康为代价的。

但如果没有了食品添加剂,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被打击最严重的便是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穷苦群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