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总结的14个亲子沟通技巧,提升关系的沟通原则与理论
专家总结的14个亲子沟通技巧,提升关系的沟通原则与理论
亲子关系是一辈子重要的链接,但许多家庭却面临着沟通难题。有的家庭虽然孩子已经长大,却少有互动;有的家庭一见面就吵架。单中兴先生(单爸爸)作为优儿亲子教育集团的创办人和董事长,在养育三个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亲子沟通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
为什么孩子说不听?
真的听不懂大人的意思或想法
跟孩子沟通后,必须了解孩子为何听不懂,要问孩子看看是否真的理解,或是从孩子的眼神来辨别。对孩子规定过多或规范过严
家长若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规范过多,最后的结果常常是:孩子就不想听爸妈的话。常使用命令恐吓责骂或体罚
许多家长总喜欢说“如果你不听话,我就叫警察抓你!”、“如果你不听话,等一下老虎会来咬你唷!”明明无法做到的事情,却反复地说,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不信任。因没有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小孩也有自主权的意识,应该让孩子适时参与或选择,并且要学习自行承诺,当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自然比较愿意兑现诺言。只有大人立场否定孩子感受
大人不在乎或不重视孩子的感受,总是否定孩子的想法,孩子自然会产生反抗心理,不肯听从大人的意见。
如何“说”孩子才有用?
做父母的就是要以自身经验教导孩子,让其顺利成长并融入社会群体。在生活中,随时都是教育的机会,怎么教?单爸爸表示,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沟通,但沟通中的“说”很重要,通常会发现沟通无效或效果不好,原因在于“怎么说”才是关键。
尽量用简单词汇来提醒
父母过度唠叨孩子只会带来反效果,只需要以简单的提醒来唤起记忆;例如:“这东西应该要放哪?” “约定好不买的东西?”说出有用的指令或讯号
不是命令或“碎碎念”,而是发出对的讯号,暗示孩子要做出正确动作,举例来说,孩子喜欢站在沙发上跳,吃饭时站到椅子上,家长可以这样说:“宝贝,沙发和椅子是用来坐的唷”或“你不要跑”改成“你慢慢走才安全”,并且尊重孩子懂得捍卫自主权的感受。给孩子一个自主的选择
给孩子自主的选择,大人及小孩都需要被尊重,让孩子参与决定,并带来承诺。例如:孩子出门喜欢买东西,家长可以事前约定不买或只能买一样,取得孩子认同,孩子会遵守自己的承诺。说清楚你的期望或要求
父母必须让孩子做好预期心理与承诺,并且知道家长的期望与目标。单爸爸解释,很多父母自己带头没做好,例如:说好今天出门不可以吃冰淇淋,却又买给他。事前就要把目标或要求说清楚,并且要确实做到。适当协助说出孩子感受
孩子都希望能被倾听与理解,所以要用“表达的语言”来发挥同理心,接受孩子也会有的情绪,例如:“我知道你很想要买这些东西,你很失望,我能理解!”有助于家长和孩子再进一步的沟通。
亲子沟通方式与技巧
建立信任要由陪伴开始
陪伴是建立信任感好的开始!多陪伴孩子及多聊天,尊重孩子有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增加与孩子之间的话题。换位思考了解孩子感受
家长要尝试理解与接受孩子的想法,不要直接拒绝。单爸爸分享,家长最常遇到孩子吵着想要买玩具的状况,家长可先和孩子说之前已有了约定,再提醒孩子家中已有类似的或下次有更棒的再买。接受孩子情绪后,再一起沟通和解决问题。了解身心理发展的能力
用“问答题”来简化具体问题,“宝贝你理解妈咪说的吗?”要确认孩子是否听得懂,最后给予适当承诺及合理选择,每个孩子在不同阶段都需要了解其能力可及之处,才不会过于着急或生气。父母信赖度及说话态度
父母应倾听孩子声音,不急于表达或添加自己的意见,一味听话的孩子,不见得是好的,父母应该要倾听想法及尊重孩子,才会有好效果,让孩子也相对尊重父母,并且和孩子说话时,坚定的眼神、姿态、声调及语气都比说话内容还重要,若说话的的态度很随便或很强势,恐怕会带来反效果。
单爸爸小叮嚀
亲子间要能够沟通无碍,务必要多陪伴建立信任,家长一定要换位思考,接受孩子情绪并跟孩子沟通,了解他的能力可及之处,让孩子可以有选择的机会。此外,父母更要做好榜样,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不跟孩子沟通,更重要的是,“说什么”不是最重要,重点是要“怎么说”。
本文原文来自BenQ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