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诗意新春:国际留学生用古诗词庆贺蛇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诗意新春:国际留学生用古诗词庆贺蛇年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58601
2.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10/content_284537.html
3.
https://meiwen.gmw.cn/2024-01/31/content_37121534.htm
4.
https://4g.dahe.cn/news/202402091713092
5.
http://www.chinanews.com.cn/sh/2024/10-18/10303580.shtml
6.
http://www.tgivfbbs.com/2024/0527/c2596a132057/page.htm
7.
http://www.gd.gov.cn/xxts/content/post_4662579.html
8.
https://hwxy.nju.edu.cn/syxx/lbtp/20240530/i267587.html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2025年蛇年新春前夕,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用一首首中国古诗词,表达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这些年轻的面孔,用他们独特的视角,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上海大学,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意江南”活动正在举行。来自近30个国家的29位留学生,身着汉服,手持油纸伞,漫步在江南水乡的古意盎然中。他们被分成10个小组,每组领取一句古诗词,任务是在古镇中寻找与诗句意境相匹配的场景。

“一枝红杏出墙来”,日本留学生山下龙司在一家关着门的咖啡馆前驻足,门头上的植物生机勃勃,恰似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庭院深深深几许?”老挝留学生韩云朵在寻觅中,不仅读懂了诗词的内容,更体会到了诗人的心境。

在山东建筑大学的“SDJU TALK”中文角,来自博茨瓦纳、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朗诵着《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经典诗篇。虽然发音还不够字正腔圆,但那份对诗词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向往,溢于言表。

古诗词不仅在校园里传唱,在2024年央视春晚的西安分会场上,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在各地的春节灯会上,古诗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呈现出别样的魅力。

“门楣初贴吉祥字,春联鲜艳报丰年。”春联作为春节的重要象征,频频出现在古诗词中。在西安的灯会上,书法家现场挥毫,一张张红纸上写满了对新年的祝福,引得路人们纷纷驻足。

2025年的春节,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据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自1月1日起,“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328%,其中“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74%。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大理学扎染,去自贡看花灯,去新疆喀什做土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游客可以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苑传统制香技艺和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翠。来自杭州的朱女士表示:“今年过年打算带家人去北京过年,网上看到中国工艺美术馆的非遗手工艺体验活动,就提前预订了票,想带家人一起去体验一下。”

年货市场上,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商品成为热销产品。京东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杨柳青年画”的搜索量同比增长192%,苏绣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53%。这些数据背后,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回归。

从北国的冰雪世界到江南的水乡古镇,从西部的高原古城到东部的繁华都市,2025年的春节,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诗词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在这个蛇年新春,让我们一起品味诗词之美,感受文化之韵,迎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