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兰花螳螂:伪装成兰花的致命捕食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兰花螳螂:伪装成兰花的致命捕食者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aigoo.com/citiao/230241.html

兰花螳螂(学名:Hymenopus coronatus)是一种生活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独特昆虫,以其惊人的伪装能力和美丽的外观而闻名。它们能够模仿兰花的形态和颜色,不仅能够躲避天敌,还能吸引并捕食昆虫。本文将详细介绍兰花螳螂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饲养方法以及繁殖方式等。

基本介绍

兰花螳螂(学名:Hymenopus coronatus):有着较为极端的性二态,成年雌性大约6-7厘米长,而雄性只有大约2.5厘米。和雌性比起来,雄性极为矮小,雄性和雌性也有不同的外观,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

产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区,很多不同种类的兰花都会生长着各种的兰花螳螂,它们有最完美的伪装,而且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兰花螳螂应该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抢眼的一种了。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最适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形态及特征

兰花螳螂,体长3-6厘米。长得像朵粉红淡雅的兰花。类似一朵兰花的花,其四条行走的腿像花瓣。大多数兰花螳螂是白色的,但也有一个粉红色到紫色的变色。若虫的身体会随着成长改变颜色,从血红转为粉红再到白色,处于3、4龄最漂亮的阶段。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到成虫之后,粉红色会消失而出现棕色的色斑,体色也会由乳白色转变为浅黄色。

兰花螳螂有着较为极端的性二态,成年雌性大约6-7厘米长,而雄性只有大约2.5厘米。和雌性比起来,雄性极为矮小,雄性和雌性也有不同的外观,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成年雄性有白色翅膀和桃红色及橙色的身体,腿和长翼几乎没有变化;而雌性在腿上的颜色有变化。在雌性的背上有一个绿色斑点,而雄性则是一个棕色斑点。

雌性兰花螳螂外形颇似色彩鲜艳的兰花,像一朵兰花一样吸引着猎物。它的腿部颇似花瓣,体色呈现黄色或者白粉色,然而雄性螳螂却存在着一定差异,雄性的身体仅是雌性的一半,体色呈绿褐色。雌性螳螂进化策略是猎捕授粉昆虫,其体形模拟成鲜艳的兰花,而雄性体形较小,色彩平淡,适合于隐藏伏击猎物。

体长形,头大,三角形,活动自如。复眼突出。单眼3个。口器为咀嚼式。触角长,丝状。前胸极度延长,成细颈状。前足为捕捉足,基节很长,胫节可折嵌于股节的槽内,状如铡刀,举起前足时如教徒祈祷状;中、后足适于步行,跗节5节,有爪1对,缺中垫。前翅皮质,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迭于背上。后胸上有听器。腹部肥大,10节,雌雄背板可见9节,腹面雌只见6节,雄可见8节。产卵器不突出,尾须1对,较短。

生活习性

野生兰花螳螂生活在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区。是昼行性的昆虫,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即使是同类,也一样互相捕食。幼体也会自相残杀。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到成虫之后,粉红色会消失而出现棕色的色斑,体色也会由乳白色转变为浅黄色。

伴随着雌性兰花螳螂逐渐变大,它们将能捕获更多类型的昆虫猎物。螳螂进化的第一阶段是形成深绿色体色,从而使它们很难被掠食者发现。下一阶段将出现在雌性兰花螳螂,它们体色趋向于黄色、白色和粉色。这意味着雌性兰花螳螂体形较大,体色更鲜艳,通过模拟花卉更能有效地吸引昆虫。相比之下,雄性兰花螳螂体形较小,很容易伪装隐蔽起来,从而使它们可以避开掠食者的攻击,更好地寻找交配对象,伏击猎物。

兰花螳螂从出生就具有掠食本能,只要是活的昆虫,如苍蝇、蜘蛛、蜜蜂、蝴蝶、飞蛾等它们都会捕食。因为兰花螳螂主要是在兰花上等待猎物上门,所以它们捕食的对象多半也是围绕花朵生活的小型节肢动物、爬虫类或鸟类。

饲养方法

兰花螳螂生存的理想温度约为28°C,但也可以在25°和35°C的温度之间变化。在晚上温度应该至少为18°C。如果想要配对的雄性和雌性同时出生,需要减慢雄性的生长。这些雄性应该保持在18℃。

这种物种需要相对高的湿度。约60-80%RH。若虫要更好地保持干燥,它们对潮湿的环境非常敏感。每周可以雾化若虫约1×,也取决于对它们的封入口通风。随着虫体变老,可以通过喷洒更频繁地逐渐增加空气湿度。

如同所有类型的螳螂,这种物种需要一个小容器,高度至少是螳螂长度的3倍,宽度的2倍。对于成年雌虫,高度至少为24厘米,宽度为16厘米。一个不错的尺寸为一个玻璃容器将是30×20×20厘米(HxWxL),所以有许多人造花和栖木的空间。

人工环境下,适应良好,可以喂食果蝇或幼龄蚂蚱,成体则以蚱蜢、苍蝇和等为主食,蟋蟀少食,因为蟋蟀的胃很脏,螳螂食后容易暴毙,除非饲料蟋蟀是自己管理的。饲养兰花螳螂以直立式而且通风良好的箱笼最适合,它们需要较高的湿度,所以饲养箱需要每天喷水1-2次,可以提高湿度,也可以供螳螂饮用。底材以水苔或无菌土为主,加上植物和枝干就完成基本布置了。

繁殖方式

螳螂的交配行为和毛蜘蛛是很类似的,因为雄性在交配后如果没有立刻离开,很可能就会被雌性吞食。雌雄的辨别在第一次蜕皮后就可以分辨。在未蜕皮之前,雌雄性的腹部都是八节;但是蜕皮之后,雄性的腹部仍然维持八节,但是雌性却会由八节合并为六节。另外由体型上也可以轻易分辨。当兰花螳螂的翅膀长好的时候就是成年的阶段,这时雄性的体型只有雌的一半,非常悬殊,而且雄性的棕色斑面积会比较大。交配时雄螳螂会把贮精囊放进雌螳螂的储精囊之中,以后雌性产卵就会经过储精囊受精。因此只要交配一次,雌性就可以持续产下受精卵。

在夏季末交配后,雌螳螂会在1-14天之间产下卵块固定在树枝上。卵块中含有30-50颗卵,雌性通常一季可以产下5-7个卵块。经过2-3个月的时间,大约就是过了冬季,在春天温度上升之后,卵块就会孵化,幼体纷纷钻出卵块。有时较大的幼体就会把较小的幼体吃掉。幼体经过三个月的成长,大约蜕皮6-7次之后就会成年,开始交配产卵,而成体在交配产卵之后2-3周内就会死亡。换句话说,兰花螳螂的寿命大都不超过一年:在春季出生,到冬季死亡,生命周期大约都在6-8个月,其实算是是很短暂的。所幸它们的繁殖难度并不算高,每年都可以产出一个新的世代,对希望繁殖的饲主来说或许也是另一种乐趣。

价值及其他

伪装捕食

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不仅生活着大量有翅膀的昆虫,还有许多无脊椎掠食者对这些空中的猎物虎视眈眈。为了躲避掠食者,许多昆虫演化得异常轻盈,速度奇快,非常难以捕捉。尽管经常能逃脱掠食者的捕杀,但这些昆虫却无法抵挡鲜艳花朵的诱惑,它们会飞越漫长的距离,寻觅花粉和蜜露。

兰花螳螂将自己整个身体转变为既充满美感,又极具欺骗性的伪装。它们完美模拟了兰花的形态,同时结合了锐利的视觉和忍者般的出击速度,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为致命的伏击猎手。不过,这种对花的模拟远比看上去的更加复杂。一只成长中的螳螂需要每隔几天就进食一次,因此它需要不时有昆虫直接落到捕杀范围之内,而植物的花朵可以等待更久。

博物学家在维多利亚时代发现这种奇特物种时,就猜测还有一些特别的因素在起作用,因为这些螳螂看起来比它们模拟的花朵受欢迎得多。现在科学家发现,兰花螳螂所具有的魅力来自于它们对“攻击性拟态”(aggressive mimicry)的精通。昆虫会被色彩更加明亮的花瓣吸引,而兰花螳螂不仅能完美模拟花瓣的形态,还具有比植物花瓣更加明亮的色彩。一旦昆虫被兰花螳螂的伪装迷惑,靠近致命的美丽“花瓣”时,就毫无逃生的可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