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铸客大鼎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铸客大鼎揭秘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98%E5%9B%BD%E9%93%B8%E5%AE%A2%E9%93%9C%E9%BC%8E/3975041
2.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7/22/WS669e0c1da3107cd55d26c03b.html
3.
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720/c64387-40281686.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60114
5.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c912afe71b6b6532d15e40df9c3db3a8
6.
https://news.gmw.cn/2024-08/03/content_37478808.htm
7.
http://www.news.cn/ci/20240722/ffecae2fed6542ac8b257a302ad4d03a/c.html
8.
http://jssdfz.jiangsu.gov.cn/n96/20241204/i37423.html
9.
https://www.ctdsb.net/c1716_202404/2111751.html
10.
https://wlj.huainan.gov.cn/xwzx/whyw/551765473.html

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中,一件重达400公斤的青铜巨鼎重见天日。这件被誉为“楚大鼎”的铸客大鼎,不仅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更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不仅见证了中国青铜器铸造的巅峰技艺,更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国家记忆。

01

铸客大鼎:楚国重器的雄伟气势

铸客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腹围290厘米,重达400公斤,是中国目前出土的体积最大的青铜鼎。其形制雄伟,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耳外侈,三蹄足稳健有力。鼎腹饰有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外壁饰有变体鸟首几何纹,足根部则饰有高浮雕兽首纹。

最引人注目的是鼎口平沿处刻有的12字铭文:“铸客为集腏、造腏、鸣腋腏为之”。前足膝部和左腹下外壁各刻有“安邦”二字,这不仅是对国家安定的美好祝愿,更体现了其作为“国之重器”的地位。

02

“铸客”身份之谜:战国工匠制度的变迁

“铸客”二字,揭示了这件重器背后的历史密码。在学术界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铸客”是管理工匠的低级官吏。

无论哪种解释,都反映了战国时期工匠制度的重大变化。与商周时期不同,战国时期的工匠不再局限于为本国服务,而是可以在诸侯国之间流动,以自己的技艺谋生。这种变化不仅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创新,也为铸客大鼎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03

历经沧桑:从楚王墓到安徽博物院

铸客大鼎的出土和流转经历,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时刻。1933年出土后,它先是被收缴至安徽省立图书馆保存。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免国宝流失,它与故宫文物一起辗转迁徙至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又随故宫文物返回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为避免国宝再次流失,铸客大鼎从南京被运回安徽芜湖,1952年在合肥安家。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永久设立的国家公祭鼎,就是以铸客大鼎为原型,等比例放大铸造的。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铭记,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

04

文化传承:从礼器到民族精神的象征

作为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礼器,铸客大鼎原本用于祭祀和宴飨,是统治阶级“明尊卑,别上下”的等级和权力标志。然而,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它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功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如今,铸客大鼎静静地陈列在安徽博物院的展厅中,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诉说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它不仅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