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农科院新研究:精准打击入侵物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农科院新研究:精准打击入侵物种!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2
来源
1.
http://www.moa.gov.cn/gk/nszd_1/nszd_2/202403/t20240308_6450966.htm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11/08/nw.D110000renmrb_20241108_3-05.htm
3.
https://news.cctv.com/2025/01/17/ARTI5tN1VK6Ny0u6xEPXe4AR250117.shtml
4.
http://www.it86.org/sf_DE3B234EAA4B449A9DF68FC6AA05F829_209_312A00AE541.html
5.
http://www.ippcaas.cn/zszp/dc0223a1ae064054bcf0371e01aaffd1.htm
6.
https://ipp.caas.cn/kxyj/kypt/zdsys/d32abc9233584e45921fd2b8b3f76554.htm
7.
http://www.it86.org/sf_C9DBD85E4D8F498394B3B8BFC8A4C7C4_209_312A00AE541.html
8.
https://cdc.fuzhou.gov.cn/zz/jkjy/fsyzyws/202406/t20240604_4836226.htm
9.
https://hjsmxy.nnnu.edu.cn/info/1204/3825.htm
10.
http://www.ippcaas.cn/kpzs/491ba32f733a4300b7974b6e58998769.htm
11.
https://ipp.caas.cn/kyjz/2f890f0d55694f8a933633d01c185993.htm
12.
https://www.catas.cn/contents/9/250142.html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发布了最新科研成果,建立了多物种入侵风险管理优先级量化框架。这一突破性研究以我国35种重大入侵粉蚧为对象,明确了东盟国家热带水果进口贸易伴随是我国入侵粉蚧跨境传入的重要风险路径,并建立了多种入侵粉蚧随单一水果媒介共传入/入侵的多节点风险网络。这一成果将有效支撑我国重大入侵粉蚧的早期风险防范、扩散监测预警和靶向阻截等综合管控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生物入侵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主动防御策略体系建设的能力。

粉蚧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害虫,据统计,全球约有2400种粉蚧,中国约有320种,其中30种形成主要危害。这些粉蚧不仅危害观赏植物,还严重影响果树、林木等经济作物的生长。例如,大洋臀纹粉蚧可危害番石榴、柑橘、香蕉等250多种植物,扶桑绵粉蚧则可危害锦葵科、茄科、菊科等207种植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由首席科学家刘万学研究员带领,致力于外来入侵物种预警与防控研究。团队聚焦入侵生物危害作用机制、暴发成灾机理及传播扩散机制,开展入侵生物数据库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并研发入侵生物监测与控制技术产品。目前,团队已建立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刘万学研究员担任主任,康振生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针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有效防控的重大需求,围绕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评估、快速检测、监测预警、应急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防控应用产品创制研发、入侵扩散和成灾机制研究等工作内容,开展前沿性、创造性和前瞻性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研究内容:

入侵生物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主要开展入侵生物全程风险累积驱动风险新模型研究,构建外来入侵物种的图像识别算法及模型,研发入侵生物智能精准检测技术,构建入侵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目的,提升末端发现能力。

重大入侵生物应急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和产品研发:主要开展新发/突发外来入侵生物应急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重大外来入侵物种绿色生防新产品研发,重大外来入侵物种靶向诱杀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构建入侵生物全程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实现入侵生物的狙击拦截和区域减灾目的。

入侵生物扩散与成灾机制研究:主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分子标记与入侵历史溯源研究,外来入侵物种环境适应性机制研究,外来入侵物种高繁殖力分子机制研究,从内因外缘的角度揭示入侵生物迅速传播扩散和暴发成灾的机制,为风险预警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在具体防治成果方面,中国已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山东东营采用刈割、围淹、翻耕等方式治理互花米草,治理区清除比例达99%以上;海南儋州通过培育椰心叶甲的“天敌”寄生蜂,有效控制了椰树虫害。此外,海关部门也不断创新执法举措,如厦门海关通过CT机智能审图提升查获识别率,闸口海关则综合应用“智能审图”系统、“人+机+犬”联合监管手段,开发“禁止携带物信息自动录入”数据抓取小程序,提高查验能力和处置效率。

生物入侵一旦形成,治理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必须把预防摆在首位。海关是守护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要加快物种识别防控技术攻关,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等渠道检疫,提升早期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比如,厦门海关通过CT机智能审图等手段,提升查获识别率;闸口海关综合应用“智能审图”系统、“人+机+犬”联合监管手段,开发“禁止携带物信息自动录入”数据抓取小程序,提高查验能力和处置效率……创新执法举措,切实提升能力,练就防控“慧眼”,方能有效守护国门、强化生物安全。

对已经入境的外来入侵物种,则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开展综合治理。山东东营采用刈割、围淹、翻耕等方式治理互花米草,治理区清除比例达99%以上;海南儋州通过培育椰心叶甲的“天敌”寄生蜂,让椰树虫害情况逐年减轻。积极创新思路,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有利于遏制外来入侵物种扩散蔓延,减少生态损失。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单靠监管部门的力量很难覆盖每一个角落,还要加强科普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现实中,有些外来入侵物种,正是在人们缺少正确认知的情况下被购入或放生的。对此,要加大力度做好政策法规解读和相关知识普及,让更多人了解生物防控的必要性,掌握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形成自觉抵制、主动上报的良好意识,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不可小觑,不容低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把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定能不断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防护网,更好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