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镇四月庙会:跑马戏踏白船演绎水乡民俗
西塘古镇四月庙会:跑马戏踏白船演绎水乡民俗
夜幕降临,西塘古镇的灯火渐次亮起。烟雨长廊下,一盏盏红灯笼映照着古老的石板路,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仿佛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在这片静谧而神秘的夜色中,一场延续了数百年的民俗盛宴正悄然上演——这就是西塘古镇的护国随粮王信俗会。
七老爷的传奇
护国随粮王信俗会的起源,要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相传,当时西塘一带遭遇严重饥荒,民不聊生。一位姓金的七老爷,时任朝廷粮官,途经此地时目睹百姓饿殍遍野,于心不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然而,这一善举却触犯了朝廷律法。金七爷深知难逃国法,便在雁塔湾河中自尽。得知消息的百姓感其恩德,自发集资建庙供奉,朝廷得知后也被其事迹感动,追封他为“护国随粮王”。
水乡的狂欢
每年农历四月初三,是七老爷的诞辰,也是西塘古镇最热闹的日子。这一天,古镇内外人山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和游客汇聚于此,共同参与这场盛大的庙会。
跑马戏:速度与激情
庙会的重头戏之一是跑马戏。在古镇外的开阔地带,健壮的骏马在骑手的驾驭下飞驰而过,马蹄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场面蔚为壮观。这项活动不仅展现了水乡人民的勇敢与豪迈,也寄托了人们对丰收和平安的祈愿。
踏白船:水上的芭蕾
如果说跑马戏展现了陆地上的力量之美,那么踏白船则演绎了水乡独有的优雅。一艘艘装饰华丽的船只在河面上缓缓行驶,船上的表演者身着传统服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船桨划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仿佛在水面上绘制出一幅流动的画卷。
荡湖船:欢乐的巡游
荡湖船是庙会上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参与者装扮成各种历史人物或神话角色,乘坐装饰一新的船只,在河面上巡游。两岸的观众纷纷驻足观看,掌声、笑声此起彼伏,整个古镇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
传统文化的传承
护国随粮王信俗会不仅是西塘古镇的重要节日,更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庙会期间,剪纸、盘扣、宣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纷纷亮相,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随着汉服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着传统服饰参与庙会,为这一古老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传统到现代
在西塘,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实现了完美的融合。白天,游客可以漫步古意盎然的街巷,欣赏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夜晚,则可以流连于酒吧、咖啡馆,享受现代都市的夜生活。这种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正是西塘吸引游客的秘诀所在。
据统计,西塘古镇年游客量已突破1200万人次,其中仅第十二届汉服文化周就吸引了超过15万人次。这些数据背后,是西塘古镇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以“古镇文化+”的理念引领发展的生动实践。
千年古镇的未来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句诗般的概括,或许是对西塘古镇最恰当的描述。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却又在不经意间向前流淌。护国随粮王信俗会,作为西塘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这座活着的古镇的传奇故事。
夜深了,古镇渐渐恢复了平静。烟雨长廊下,红灯笼依旧静静地燃烧着,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而那些关于七老爷的传说,关于护国随粮王信俗会的故事,也将随着这摇曳的灯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