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狂犬病:被动物袭击后的急救指南
夏季防狂犬病:被动物袭击后的急救指南
2023年,印度一名12岁男孩因狂犬病发作去世。他在一年前被一只流浪狗咬伤,当时没有及时接种狂犬疫苗。这个悲剧再次提醒我们,狂犬病虽然致命,但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来避免。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传播给人类。这种疾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100%致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40%是15岁以下的儿童。在亚洲和非洲,狂犬病的威胁尤为严重。
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3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可达一年。初期症状包括发热、疼痛和伤口处异常感觉,随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恐水、怕风、抽搐等症状,最终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
夏季是狂犬病的高发季节,原因有以下几点:
动物行为活跃:夏季气温升高,动物活动频繁,尤其是犬类等哺乳动物,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人类暴露机会增加:夏季人们穿着较少,皮肤暴露面积增大,增加了被动物咬伤的风险。
病毒存活时间延长:虽然狂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不易存活,但在夏季潮湿环境下,病毒的存活时间会相对延长。
如果不幸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伤口清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以减少病毒残留。
消毒处理:使用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
及时就医:尽快前往医院犬伤门诊,由专业医生评估伤口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狂犬疫苗接种程序有两种:
- 5针免疫程序:第0、3、7、14和28天各注射一次,共5剂次。
- “2-1-1”免疫程序:第0天注射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1剂),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共4剂次。
除了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日常预防也非常重要:
避免接触陌生动物:不要随意逗弄不认识的犬类或其他哺乳动物,尤其是流浪动物。
文明养宠:宠物主人应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外出时使用牵引绳,避免宠物伤人。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危害的认识,特别是儿童,教育他们远离陌生动物。
狂犬病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处理,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狂犬病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古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