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养肺指南:如何有效呵护肺部健康?这些养生要点学起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惊蛰时节养肺指南:如何有效呵护肺部健康?这些养生要点学起来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85391
惊蛰时节,南方地区多雨潮湿,湿邪易困脾生痰,进而影响肺的宣发功能。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专家为您带来一份全面的养肺指南,从饮食、起居、运动等多个方面,教您如何有效呵护肺部健康。
3月5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阳气升发、春雷始鸣、万物复苏。惊蛰节气南方多雨潮湿,湿邪易困脾生痰,进而影响肺的宣发功能。
饮食:祛湿润肺双管齐下
1.祛湿食材
- 薏米+赤小豆:煮粥或煲汤,搭配山药增强健脾效果(湿气重者加5g茯苓)。
- 陈皮:理气化痰,泡水或炖汤时加入(如陈皮雪梨汤)。
- 生姜:晨起含一片姜驱寒湿,或煮姜枣茶(加红糖暖胃)。
2.润肺防燥
- 五指毛桃银耳汤:五指毛桃30g+银耳1朵+瘦肉,健脾胃兼润肺(适合回南天)。
- 木棉花煲鲫鱼:木棉花干10g+鲫鱼1条,清热利湿润肺。
3.忌口提醒
避免芒果、榴梿等湿热水果,少食肥甘厚腻(如糯米、油炸食品)加重痰湿。
起居:防潮护肺
1.对抗“回南天”
- 紧闭朝南门窗,早晚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湿度控制在55%以下)。
- 衣柜放置竹炭包防霉,被褥定期烘干避免滋生尘螨刺激呼吸道。
2.重点部位保暖
- 南方湿冷易侵肩颈,外出穿立领衣或戴丝巾护住大椎穴(低头颈部凸起处)。
- 睡前热水泡脚15分钟(加艾叶10g),驱寒湿助肺气下行。
运动:排湿强肺
1.室内微汗运动
- 阴雨天可选八段锦、太极,重点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两式,通肺经。
- 瑜伽“猫牛式”配合深呼吸,舒展胸廓促进肺循环。
2.晴天户外时机
- 抓住雨停间隙快走或慢跑,佩戴防花粉口罩(南方惊蛰花粉浓度升高)。
- 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更换潮湿衣物,避免湿气内侵。
中医调理:化痰通肺络
1.穴位保健
- 丰隆穴(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连线中点):每日按压3分钟,化痰要穴。
- 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掌心顺时针揉按50次,宽胸理气。
2.代茶饮推荐
- 藿香佩兰茶:藿香5g+佩兰5g,沸水冲泡,化湿醒脾防痰湿犯肺。
- 罗汉果陈皮饮:罗汉果1/4个+陈皮3g,缓解潮湿天咽喉黏腻感。
特别提醒
- 霉菌过敏者:回南天注意清洁空调滤网、浴室角落,使用防霉喷雾,减少霉菌孢子诱发哮喘。
- 慢性咳嗽患者:可用川贝3g炖雪梨(加南杏仁5g),润肺化痰(痰黄者加枇杷叶10g)。
- 若出现持续干咳、咽痛、气喘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过敏体质者建议提前进行过敏原检测,针对性防护。
专家提醒
呼吸科主任谭光波教授提醒,南方惊蛰养肺需“祛湿不伤津,润肺不助湿”,饮食宜平补,起居重防潮,运动求平衡。顺应“天湿人祛湿,天暖人防燥”原则,灵活调整养护策略,可有效提升肺卫功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本文原文来自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热门推荐
产品文案这么改,提高30%转化!(上)
【急救科普】了解这一急性焦虑症状——惊恐发作
如何做销售管理演讲:从准备到互动的全方位指南
美国对老人移民新政策在医疗保障方面有哪些规定?
惜命的最佳方式:不合群,不焦虑,不聪明,不参与,保健康!
Root Android手机合法吗?了解风险和安全问题
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知识|防校园欺凌 为成长护航
王羲之怀素米芾赵孟頫……上博东馆国宝级书法就位
2025英国交通攻略大全- 地铁、火车、公交等购票及乘坐指南
如何提升团队的大局意识
Excel报价计算器制作教程:从需求分析到最终测试调整的八个步骤
金樱子酒配方表:岁月陈酿的养生佳酿
满族八旗排序: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过年不穿三衣,穿了要换掉”,指哪“三种衣”,有科学道理吗?
“聃”字读音解析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1955年开国授衔:那些被高授和低授军衔的将军们
在小说西游记中,小钻风为何会告诉孙悟空狮驼岭的秘密?
告别跑步瓶颈,核心10强训练,让你跑得更稳更快!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如何申领失业保险金,看看漳州怎么说?
人际沟通,真正情商高、会说话的人,往往掌握了七个幽默小技巧!
尾骨疼痛,究竟是哪里的问题?如何缓解?请看此文
美国与澳大利亚预期寿命差异的最新研究分析
极简学习法的4大思路,让学习根本减负!
肩关节的拉伸和再生:专业医生详解动作要领
晋制与君统: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的流变
WiFi7还没搞明白,WiFi8就要来了?!
开学季遇上流感,广东“德叔”支招:提高免疫力,正确辨证施治
《神雕侠侣》:经典武侠剧的情感与成长之旅,值得反复品味与思考
为什么云南方言里有很多话和南京话相似?其实这其中大有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