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城运中心:12345热线背后的“最强大脑”
静安区城运中心:12345热线背后的“最强大脑”
“喂,您好!这里是静安区城运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在上海市静安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城运中心”),这样的电话铃声每天都会响起无数次。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强大脑”,静安区城运中心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和数字化转型,让市民的诉求得到快速响应和有效解决。
创新机制:两张网融合+多格合一
静安区城运中心的高效运作,得益于“两张网”的深度融合。一张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市民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另一张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时感知城市细微变化并快速处置。
在静安区曹家渡街道,通过在废品回收站点安装物联感知设备,相关部门可实时监测扬尘、噪音情况,一有异常立即进行干预、督促整改。在南京西路,依托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指挥平台的“智慧保洁”应用场景,保洁作业人员、工作量、点位信息、问题警报都可进行动态分析与监测,让“席地而坐”成为现实。
静安区城运中心还创新实施了“多格合一”工作机制。按照“多格合一”的工作要求,大宁路街道科学划分了四个网格,相应组建了街区党支部,构建起街区党组织与居民区、楼宇、园区及单位等各类党组织共同构成的基层党建完整底图。街区党支部不仅填补了沿街主体组织覆盖的最后一块拼图,让商户的困难需求有了更加便捷的反馈渠道,还将街区的资源和服务带到网格,让网格内的难题有了更多的解题思路。
数字化转型:让城市更聪明
静安区城运中心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了一系列智能应用场景。例如,在彭浦新村街道试点上线的智能水管家助老应用场景,对社区独居老人用水异常情况进行预警,通过AI语音电话提醒、城运工单转办等形式,实现对重点关注人群、独居老人的关怀。今年,这项应用场景将在静安全区范围拓展推广。
静安区还建立了横跨三个街道的南京西路商业街城运分中心,开展跨区域一体式的实体化运作和全要素、精细化、智能化综合管理。这样的创新模式解决了日常管理力量相对分散,同一条道路三个街道工作侧重点不一、管理标准不一、做法手势不一的问题,使南京西路商业街管理范围的问题响应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成效显著:数据说话最有说服力
静安区城运中心的创新机制和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显著成效。据统计,静安区12345热线的投诉处理效率大幅提升,市民满意度显著提高。在静安寺街道,通过“三所联动”机制,已成功化解3600余起突出矛盾,形成百余份书面调解协议书,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未来展望:打造更智慧的城市
静安区城运中心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平急融合”工作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将持续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为城市治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静安区数据局局长、区城运中心主任谢志彬表示,静安区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围绕“平急融合”,深化“城市运行+应急管理”的值班备勤工作机制;依托公安视频共享平台,整合街面、小区、公园、商圈等各重点区域的视频,搭建统一的城运侧视频中台;开发“12345”市民服务热线分析系统,注重分析态势、发现规律、督办质量,及时发出管理提示或预警。
静安区城运中心通过创新机制和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更让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这个“最强大脑”正以科技赋能,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