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越黑睡得越香?
房间越黑睡得越香?
睡眠如同生命的加油站,对我们的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睡眠不仅能消除疲劳,让我们在忙碌一天后恢复体力,还能保护大脑,使我们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有些人习惯在睡眠时打开小夜灯,因为灯光能带来温暖、安全的感觉;也有人对光线敏感,任何一点微弱的光线都能让其辗转反侧。那么,睡眠时的灯光对睡眠有影响吗?又该如何获得优质的睡眠?
研究表明,在有光的环境中睡觉,人们的睡眠深度会变浅,容易惊醒;同时光线还会干扰褪黑素的分泌。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体会分泌大量褪黑素,褪黑素可以诱导睡眠,调节人体体温,增强免疫力;当有光线存在时,褪黑素的分泌会减少。据统计,长期开灯睡觉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面部皮肤出油、长痘等问题;还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风险,如导致神经衰弱,极端情况下出现精神失常等。
即使微弱的光线也可能对睡眠产生影响,且不同的人对微弱光线的敏感程度各异。有这样一类人,即使是充电指示灯那样微弱的光线,也会影响他们入睡。这样的习惯看起来非常“矫情”,却是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
研究表明,小区或支路的一盏路灯亮度大约为10勒克斯,在该亮度环境下睡觉,会使人的睡眠时间减少22分钟;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在6勒克斯的光照(相当于几支蜡烛的亮度)下,体内的褪黑素就会降低50%。这说明微弱光线可能会减少睡眠时间、降低褪黑素水平,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如何通过光照优化改善睡眠
白天增加光照
在白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光照,从而减少褪黑素分泌,让大脑保持清醒状态。比如,早上起床后,第一时间拉开窗帘,让阳光充分洒入室内。阳光中的自然光线能够有效抑制褪黑素的产生,使我们从睡眠状态中迅速清醒过来,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天。如果工作环境允许,可以选择靠窗的位置工作,这样在工作的同时能够持续接受自然光的照射。此外,还可以适当打开室内灯,尤其是在阴天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以补充光照强度,为晚上的良好睡眠打下基础。
晚上调暗灯光
到了晚上,为促进褪黑素的释放,需要熄灭灯光,创造一个黑暗的睡眠环境。在睡前半小时左右,可以逐渐调暗室内灯光,避免使用强光;同时远离电子产品,因为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也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可以将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放在远离床头的地方,或者开启夜间模式,以减少蓝光辐射。此外,还可以使用遮光窗帘,可阻挡外界光线干扰,从而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睡眠环境,有助于人体分泌更多的褪黑素,提高睡眠质量。
指导专家:肖姝云,上海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失眠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