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与航天企业的春天
无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与航天企业的春天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在这一年,江苏无锡市率先布局低空经济,发布《无锡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的目标。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标志着无锡正全力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的崛起
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它涵盖了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涉及无人机配送、低空运输、航空测绘等应用场景。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2万亿元。
在低空经济的带动下,城市交通、物流配送、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例如,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开通约30条航线,完成订单超30万单;深圳至珠海的低空短途运输航线将两地交通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0分钟;在农业领域,无人机植保作业已覆盖全国19亿多亩耕地。
无锡布局:政策引领产业发展
作为制造业强市,无锡在低空经济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无锡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
- 形成以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梁溪科技城等试点片区为支撑的产业布局
- 构建集研发制造、商业应用、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体系
- 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无锡在政策支持方面不遗余力:
- 开放真高120米以下适飞空域约2640平方公里,获批真高300米以下空域约2800平方公里
- 开通低空航线32条,总长度1320公里
- 设立153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 对在锡布局的重点实验室分阶段给予最高2亿元奖励
-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奖励
产业实践:从蓝图到现实
在政策引领下,无锡低空经济产业正加速落地。2024太湖湾无锡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72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达302亿元。目前,全市已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多元化企业生态,43家低空经济企业展示最新成果。
在无人机应用领域,无锡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场景:
- 丁蜀机场推出“空中赏樱”专线,樱花盛开期日均起降超30架次
- 在城乡治理领域,无锡城运中心、公安等单位已拥有近500台无人机和700余名飞手
- 推动低空航空器在农业物流、农田测绘、农林植保等乡村治理领域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成为发展高地:
- 云遥宇航投资20亿元建设气象卫星星座,已成功发射多颗卫星
- 蓝箭航天、北京钧天航宇等企业相继落户
- SAR卫星研发生产基地与数据中心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将形成年产超百余颗商业卫星的生产能力
未来展望:打造“天空之城”
无锡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远不止于此。根据规划,到2035年,无锡低空经济产值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低空飞行总规模达150万架次,低空飞行器起降点数量达400处。
为实现这一愿景,无锡正全方位推进低空经济生态建设:
- 打造太湖湾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生态联盟
- 建设无锡(江阴)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
- 成立低空经济产业人才联合培训基地
- 推进太湖湾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心建设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锡正朝着“天空之城”的目标稳步迈进。这片曾经平静的低空领域,正在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