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鼻出血健康小知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鼻出血健康小知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jyy.com.cn/News/info/id/5251.html

冬季是鼻出血的高发季节,了解鼻出血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处理这一常见症状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处理办法和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为您全面解析鼻出血的相关知识。

发病原因

  1. 局部原因
  • 外伤:鼻部受伤、鼻部手术
  • 鼻中隔病变:偏曲、粘膜糜烂、穿孔等
  • 鼻腔和鼻窦炎症
  • 鼻腔、鼻窦、鼻咽肿瘤,包括良恶性
  • 鼻腔异物,多见于小儿
  1. 全身因素
  •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
  •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白血病、血友病等
  •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肝、肾慢性疾病
  • 营养障碍:维生素C、K、P或钙等缺乏
  • 中毒:汞、磷、砷、苯等
  • 内分泌失调:主要见于女性
  •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临床表现

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以上,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出血部位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Little’s区),儿童、青年人鼻出血多发生在此区。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鼻腔后部,此部位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

诊断方法

  1. 确诊出血来源:确定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或呕血。
  2. 确定出血部位: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血部位。
  3. 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病人必不可少,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处理办法

  1. 一般处理:消除紧张情绪,及时简单处理或及时就诊。可采取指压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向鼻中隔挤压,鼻中隔前下部位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压迫5-15分钟,看看能否达到止血目的。也可以采取冷敷法:用冷水浸泡毛巾后放在前额部或颈部,让局部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出血量少且出血部位在易出血区的患者。

如果采用以上止血措施后,鼻出血如果控制不住,要尽快去医院。

医生在给予止血的同时,需要查明出血原因。

  1. 经鼻内镜止血法:如果鼻出血控制不住,在完善检查后没有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需要鼻内镜下探查出血部位并行电凝止血,有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前鼻镜不易观察的区域。

预防措施

  1. 日常护理:饮食宜清淡及易消化软食,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保持鼻腔内湿润,可使用盐水滴鼻液或鼻喷剂,在空气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等增加室内湿度。
  2. 避免剧烈擤鼻:剧烈擤鼻时气流速度增大,容易损伤黏膜导致出血,日常应减少剧烈擤鼻次数,必要时可按住一侧鼻孔进行交替性呼吸。
  3. 避免频繁挖鼻孔:频繁挖鼻孔会导致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因此,不要用手触摸或抠挖鼻子;
  4.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或凝血功能异常等,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鼻出血发生。

特别提醒

鼻出血时,避免过度仰头,鼻出血时如果仰头,鼻腔中的血液容易倒流到鼻咽部,很容易被吞咽下去,吞咽太多的血液对胃会有刺激,同时也不容易判断出血量多少。

若鼻出血持续时间较长,血量较大,频繁发生,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头痛、视力模糊等,应及时就医。

鼻出血虽然是常见症状,但正确处理和预防对于保护鼻腔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以上科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鼻出血,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