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密红纸对联:传统技艺的新时代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密红纸对联:传统技艺的新时代传承

引用
新浪网
8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01-10/doc-ineemfqp2782595.shtml
2.
http://sd.people.com.cn/n2/2025/0122/c364532-41117305.html
3.
https://36kr.com/p/2639874713207044
4.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10/content_284486.html
5.
http://o83.com/a/news/china/1085.html
6.
http://www.xh0.com/a/news/sfxw/1228.html
7.
https://news.sina.cn/znl/2024-02-12/detail-inahukhh9301692.d.html?from=wap
8.
http://sd.subaoxw.com/zj/2024/0202/150768.html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前夕,走进山东潍坊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喜庆的红色。这里被誉为“中国红纸第一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刷红纸、印对联,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

01

百年传承:从家庭作坊到亿元产业

东李家村的红纸对联制作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68岁的李兆成是高密红纸对联的非遗传承人,他从20多岁就开始学习这门手艺,至今已有40多年。据他回忆,小时候经常看到村里的长辈们在自家院子里刷红纸、印对联,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这种红纸经得起风吹日晒,不褪色、不掉色,称为‘百日红’。红纸的质量也稳定,制作出来的对联光滑平整、色泽艳丽、不容易断裂。”高密市夏庄镇党委书记李延宗介绍道。

02

工艺革新:传统手艺遇上现代科技

传统的红纸对联制作工艺十分讲究。李兆成介绍说:“刷大红纸,勾兑颜料是关键。得用热水,冲开碱,在缸里,先倒桃红晶,再把柿黄、大红一起倒上,添上碱水,用力搅匀后,再加膏和凉水。选上等白纸作为母纸,24支毛笔钉成一排,这叫‘排笔’,用排笔刷纸,刷好后,用竹竿挑起晾干。”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密红纸对联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年轻一代传承人如王刚,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他引进了专业印刷机、镂空雕刻机等先进设备,还增加了浮雕、压花等工艺,使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如今,东李家村的春联已从最初的红纸黑字发展出金星大红纸、烫金、铜版纸、植绒布等200多个品种。

03

产业壮大:小对联做成大生意

在东李家村的带动下,夏庄镇从事红纸对联的业户有100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产销量达8000多吨,产值过亿元,占据该行业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57岁的王淑玲从事这一行业已有30年,她家每年的销货量就达到了600吨。

04

文化创新: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

作为高密市红纸对联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刚认为想要让红纸对联产业走得更远,还需要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更高的文化价值。“为了更好地推广当地的春联文化,我计划在村里建一座春联博物馆,来记录春联的发展历程,增加一些非遗体验项目。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红纸对联文化有一个展现的平台,让大家了解春联,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春节”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夏庄镇持续深耕文化“两创”,以“非遗+研学”“非遗+定制”等模式赋能红纸对联产业。李延宗表示:“要讲好夏庄春联故事,让红纸对联产业持续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从传统家庭作坊到现代化生产基地,从单一品种到多样化产品,从本地销售到全国市场,高密红纸对联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持续发展,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