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联手打击盗版,为创意产业注入新活力
中日联手打击盗版,为创意产业注入新活力
近日,一段由61部日本人气漫画角色共同出演的特别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则名为《谢谢你对漫画的爱》的短片,通过《进击的巨人》《海贼王》《鬼灭之刃》等经典作品的角色之口,向支持正版的读者表达感谢。这一创意之举背后,折射出的是日本漫画产业正面临的严峻盗版挑战。
据日本电子书籍协会统计,盗版网站每年给日本漫画产业带来的损失高达1兆1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这一数字在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尽管通过关闭大型盗版网站等措施,2022年损失已减半至约5069亿日元,但盗版问题依然严峻。面对这一挑战,日本文化厅正在寻求利用人工智能加强打击网络盗版的力度。该机构计划投入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00万元),用于开发自动图像和文本识别系统,以提高盗版内容的检测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在积极行动。2024年11月,第八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国家版权局联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其中,北京阿特莱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侵犯视听、美术作品著作权案,涉案人员众多、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公安、版权部门协同配合、追根溯源,摧毁团伙、打掉网络,体现了执法部门不断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的决心。
在国际合作层面,中日两国正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2025年1月,中日知识产权工作组第十一次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来自中日双方的多个政府部门代表,围绕知识产权战略、著作权保护、商标和商业秘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同意继续深化沟通协作,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工作组平台作用,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中日版权保护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由于两国产业模式和法律体系的差异,日本动画等作品在中国的版权保护面临一定挑战。例如,中国购买动画版权的企业多集中在互联网行业,而日本动画的版权方则更多集中在传统的动画制作相关行业,这种差异导致中国国内对于日本动画版权的利用大多集中在购买和分销领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此外,作品起源国与请求保护国之间存在法律差异,在遇到相关侵权纠纷时,作品起源国权利链条环节的缺失经常导致维权失败。
尽管如此,中日两国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合作仍展现出积极态势。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双方在执法和制度层面的持续合作,未来有望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树立新的典范。正如那句在漫画角色口中说出的简单感谢:“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看正版)。”这不仅是对正版读者的致敬,更是对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全球课题的有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