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进士、“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进士、“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62492859_121484383/?pvid=000115_3w_a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等称谓,是殿试中不同等级考生的荣誉称号。这些称号不仅体现了考生的学术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官职等级。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从唐朝开始实行。从唐朝武则天时期开始,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称为“殿试”,目的是为考生分等授官。在宋朝仁宗时期,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都会获得“进士”功名。然而,因为殿试成绩的不同,分三甲(等)发榜公布,并给予不同的称号和待遇。

殿试一甲(等)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给予“进士及第”称号,进士及第一般授予六品官职。

殿试二甲(等)所有考生,给予“进士出身”称号,进士出身一般授予七品官职。

殿试三甲(等)所有考生,给予“同进士”称号,同进士一般授予从七品官职。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和会试分别在各省和京城举行,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和经义注疏等,考试通过者被称为举人。殿试是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通过者被称为进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