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一部探寻幸福本质的哲理小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一部探寻幸福本质的哲理小说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26c32bb0811e73c91g018036
2.
http://category.dangdang.com/cp01.03.00.00.00.00/-srsort_pubdate_desc-as8589934592:8589934973-lp9-hp19-c134-shlist.html
3.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08196594/
4.
https://weread.qq.com/web/search/books?keyword=%E7%BA%A6%E7%BF%B0%E9%80%8A%E4%BC%A0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7%88%BE%E7%8E%8B
6.
https://m.suning.com/itemcanshu/0071169962/000000012428144596.html
7.
https://club.jd.com/review/12786495-3-1-0.html
8.
http://www.haoshu.ren/note?id=157b7fa6-8982-47ce-bd8f-0604fae6b66f
9.
https://club.jd.com/review/12786495-3-3-0.html

在18世纪的英国,一位名叫塞缪尔·约翰逊的作家创作了一部名为《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的小说。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幸福的本质,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这部作品,感受其深邃的哲学思考。

01

作者与创作背景

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词典编纂者。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自幼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只在牛津大学学习了短短14个月就被迫辍学。尽管如此,约翰逊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创作于1759年,是约翰逊为了筹措母亲葬礼的费用而在一周内匆忙完成的作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作品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多次再版,成为约翰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部短小精悍的哲理小说不仅展现了约翰逊的理性主义和智慧,也成为了英美中学生的必读经典。

02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年轻的王子拉赛拉斯生活在一个被称为“幸福谷”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然而,拉赛拉斯却感到内心的空虚和不满。在他二十六岁那年,他开始远离各种娱乐活动,喜欢独自漫步和静默沉思。

他常常坐在铺满奢华食物的桌前,却忘记了品尝眼前的美味;在歌声中突然起身,匆匆离开音乐的包围。他的仆从们注意到这种变化,试图重新唤起他对享乐的热爱,但他忽视了他们的殷勤,拒绝了他们的邀请,一天又一天地在树荫下的溪流旁度过。

他有时倾听枝头鸟儿的鸣叫,有时观察水中嬉戏的鱼儿,又或是凝视着布满动物的牧场和山丘,有的动物在啃食青草,有的则在灌木丛中沉睡。他这种与众不同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位他曾经喜爱与之交谈的智者秘密地跟随他,希望能发现他不安的原因。

拉赛拉斯并不知道有人在附近,他凝视着岩石上啃食的山羊,开始将自己的处境与动物们进行比较。“什么,”他说,“使人与其他所有动物创造物不同?在我身边的每一只野兽都有与我相同的肉体需求;他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他的饥渴得到满足,他感到满足后就睡觉;他再次起床,再次感到饥饿,再次被喂饱后得到休息。我和他一样感到饥饿和口渴,但当饥渴消退后,我却无法得到安宁。我像他一样因缺乏而痛苦,但不像他那样因满足而满足。中间的时光漫长而阴郁;我渴望再次感到饥饿,以便再次集中注意力。鸟儿啄食浆果或谷物,然后飞向树林,在枝头仿佛幸福地坐着,虚度一生,调出一连串不变的声音。我也可以召唤琉特琴手和歌手,但昨天取悦我的声音今天让我厌倦,明天会变得更加乏味。我发现内心中没有任何感知能力不被适当的愉悦所满足,但我并没有感到快乐。人一定有一种潜在的感知能力,在这个地方得不到满足;或者他有一些不同于感官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才能幸福。”

说完这些,他抬起头,看到月亮升起,便朝宫殿走去。当他穿过田野,看到周围的动物时,他说:“你们,快乐而无需羡慕我这样在你们中间行走的人,我自己就是我的负担;我,温柔的生灵们,也不羡慕你们的幸福;因为那不是人的幸福。我有许多你们没有的痛苦:我害怕尚未感受到的痛苦;我有时因回忆起的邪恶而畏缩,有时因预见到的邪恶而惊起。上帝的公正一定用特殊的享受平衡了特殊的痛苦。”

带着这样的思考,王子在返回的路上自娱自乐,他用哀怨的声音说出这些话,但他的表情显示出他对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感到些许欣慰,并从意识到自己感受的细腻和悲叹的雄辩中得到了一些安慰。他愉快地参与了晚上的娱乐,所有人都很高兴看到他的心情变得轻松。

第二天,他年长的导师开始哀叹最近在王子身上观察到的变化,询问他为什么如此频繁地从宫殿的欢乐中逃离,独自一人待在寂静中。“我逃避欢乐,”王子说,“因为欢乐已不再使我快乐。我感到孤独,因为我感到痛苦,而且不愿意用我的存在遮蔽他人的幸福。”

“先生,”智者说,“你是第一个在幸福谷中抱怨痛苦的人。我希望能说服你,你的抱怨没有真正的理由。你在这里完全拥有阿比西尼亚皇帝所能给予的一切;这里既没有需要忍受的劳苦,也没有需要畏惧的危险,但这里却拥有劳苦或危险所能获得或购买的一切。环顾四周,告诉我你的哪一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你一无所缺,你怎么会不幸福?”

“我一无所缺,”王子说,“或者我不知道自己缺什么,这是我抱怨的原因。如果我有某种已知的需求,我就会有一个确定的愿望;那个愿望会激发努力,然后我就不会抱怨看到太阳如此缓慢地向西山移动,也不会为黎明的到来而悲伤,睡眠不再能把我隐藏起来。当我看到小山羊和小羊羔互相追逐时,我幻想如果我有东西可以追求,我就会幸福。但拥有了一切我需要的,我发现一天又一天完全相同,后者比前者更加漫长。让我再次像童年时那样觉得日子短暂,那时自然还是新鲜的,每一刻都向我展示了我从未观察到的新事物。我已经享受得太多;给我一些可以渴望的东西。”

老人对这种新的痛苦感到惊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又不愿沉默。“先生,”他说,“如果你看到了世界的苦难,你就会知道如何珍惜你现在的生活。”

“现在,”王子说,“你给了我一些可以渴望的东西;我将渴望看到世界的苦难,因为看到它们是幸福所必需的。”

最终,王子决定逃离幸福谷,去外面的世界寻找真正的幸福。他与妹妹妮可娅、诗人因列一起,沿着尼罗河开始了他们的漫游之旅。他们穿越非洲,抵达亚洲,探访了各个阶层的各色人群,包括智慧的演说家、拥有一切的总督、山中的隐士、疯癫的天文学家、年轻的智者等。通过这些经历,王子逐渐领悟到幸福的真谛。

03

哲学思考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通过王子的反思和探索,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人类的幸福究竟源于什么?约翰逊通过王子之口,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人类一定有一种天生的感觉是这个地方无法满足的。再不就是人类有一种身体感觉所不及的欲望,这种欲望如果得不到满足,他就不会感到幸福。”

这种观点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它揭示了一个普遍的悖论:当我们拥有了一切物质享受时,为什么仍然感到不满足?这是因为人类不仅有生理需求,更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这种追求可能来自于对知识的渴望、对爱的向往、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或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正如王子所说:“我像他一样因缺乏而痛苦,但不像他那样因满足而满足。中间的时光漫长而阴郁;我渴望再次感到饥饿,以便再次集中注意力。”

约翰逊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心的追求和探索。这种追求可能伴随着痛苦,但正是这种痛苦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

04

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约翰逊的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发现自己陷入了“幸福的悖论”:虽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幸福感却并未随之增加。许多人像拉赛拉斯王子一样,拥有了一切物质享受,却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约翰逊的作品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有追求、有目标。正如王子所说:“当我看到小山羊和小羊羔互相追逐时,我幻想如果我有东西可以追求,我就会幸福。”这种追求可以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爱的向往、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或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此外,约翰逊还通过王子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往往来自于对苦难的超越。正如智者所说:“如果你看到了世界的苦难,你就会知道如何珍惜你现在的生活。”这种观点与许多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例如,佛教认为,苦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正视和超越苦难,才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基督教则认为,通过承受苦难,人类可以接近上帝,获得救赎。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幸福本质的窗口。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追求、有目标。这种追求可能伴随着痛苦,但正是这种痛苦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