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亲子打米果: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
信丰县亲子打米果: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
2025年春节期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欢喜喜打米果 共迎新春年味浓”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传统美食制作,感受浓厚的年味。
信丰县春节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作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赣州市推出400余项文旅活动,着力打造全天候、全时段热闹喜庆的喜迎新春场景。
信丰县积极响应,推出多项特色活动。其中,信丰县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于1月23日晚7∶30在信丰大剧院举行,为观众打造了一场高品质、高水平的文化盛宴。此外,致敬BEYOND经典金曲演唱会也在县体育中心(体育馆)上演,演绎BEYOND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
亲子打米果: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
在众多活动中,亲子打米果活动尤为引人注目。活动在信丰县西牛镇牛颈村举行,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网格员们分工合作,洗木甑、运石臼、蒸糯米,齐心协力制作黄元米果。
黄元米果是赣南客家地区的传统美食,其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更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增进了友谊,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打米果: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打米果不仅是美食的制作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据史料记载,黄元米果起源于唐朝,兴盛于明清时期,最初是客家人的一种点心食品。南宋时,它曾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深受喜爱。
黄元米果的制作工艺独特而讲究。主要使用大禾米(一种糯性水稻),因其颗粒饱满、香味浓郁而成为首选原料。将大禾米用黄元柴灰水浸泡一夜后蒸熟,再晾干并复蒸一次。然后将蒸好的米团放入石臼中反复捶打至有弹性,最后搓成长条或金元宝形状。为延长保质期,通常会将米果浸入草木灰水中存放。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信丰县不断创新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大余县举办的“蛇岁呈祥瑞 丫山过大年”活动,就包含了第五届大余黄元米果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体验。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更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增进了友谊,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