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村晚大联欢不容错过!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村晚大联欢不容错过!
2025年春节注定与众不同。就在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2025年将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全国各地都将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文旅活动,让这个春节年味更浓、文化味更足。
村晚大联欢:乡土文化的盛宴
在湖南岳阳张谷英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晚"正在上演。作为"春到万家"板块的重要活动,这场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晚会,不仅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更体现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舞台上,歌舞、戏曲、小品等节目轮番登场,台下观众掌声不断。村里的孩子们在台下嬉戏打闹,老人们则坐在一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场村晚不仅是文艺演出,更是一次情感的交流,让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都在上演。在浙江丽水,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表演着世代相传的板龙舞;在福建泉州,众神巡游的队伍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广东潮州,英歌舞队踏着激昂的鼓点,舞出岭南汉子的豪迈气概。
古城过大年:穿越千年的年味
江苏苏州,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在上演一场"非遗贺新春"的盛宴。1月23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主会场活动在这里启动。
走进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园,仿佛进入了一个非遗"大观园"。四川、云南、湖南、福建、山西、辽宁和江南等7个"人家院落"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在"四川人家"门口,成都川剧院年轻演员邓方圆现场进行变脸表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悠长的街区里,2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精彩亮相。河南浚县泥咕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云南白族扎染、山西剪纸……各地非遗精品汇聚一堂,让人大饱眼福。来自苏州本地的市民卜金祥带着一双儿女驻足泥咕咕摊位前,儿子左挑右选,最终选中了一件可爱的小蛇作品。"我是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这些非遗无论从造型还是色彩上看,都很打动人。"卜金祥说。
灯会灯彩:点亮中国年
1月22日晚,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同时点亮万盏花灯,2025乙巳蛇年"长安灯会"正式启幕。以"乙巳中国年,灯映长安春"为主题,这场灯会将持续至3月16日,为游客带来一场璀璨的新春灯火盛宴。
在西安城墙永宁门前,巨型花灯流光溢彩;在大唐芙蓉园内,盛唐特色主题灯组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国潮集市热闹非凡,游客们穿梭其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非遗体验:传统文化的新活力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推出了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敦煌,游客可以亲手绘制莫高窟同款纹饰图案;在大理,白族扎染技艺成为年轻游客的"心头好";在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园区内,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27个国家级灯彩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近50件作品同台亮相;在浙江丽水,游客可以参与制作传统花灯,体验长桌宴的热闹氛围。
这个春节,不妨走出家门,参与一场场非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村晚大联欢的热闹,还是古城过大年的繁华,亦或是灯会灯彩的璀璨,都能让你体验到一个充满文化味儿的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