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起,西湖景区实施新限行措施!单双号限行+灵隐区域限量管理
本周末起,西湖景区实施新限行措施!单双号限行+灵隐区域限量管理
本周末起,杭州西湖景区将实施新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小客车单双号限行和灵隐区域限量管理。这一系列新规旨在缓解景区交通拥堵,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新规具体内容
根据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的通告,新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单双号限行:每天8:00至17:00,北山街-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玉皇山路-玉皇山隧道-南复路-虎玉路-虎跑路-之江路-梅灵南路-梅灵隧道-梅灵北路-天竺路-灵隐支路-灵溪隧道-灵溪北路(马家坞以南)-灵溪南路-灵隐路-玉古路-玉泉路-灵隐路合围区域内的西湖景区道路,小型、微型载客汽车按机动车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实行“单日单号、双日双号”通行。
灵隐区域特别规定:每天8:00至17:00,灵溪北路(马家坞以南)—灵溪隧道—灵溪南路—灵隐路—龙井路—梅灵北路—梅灵南路(小牙坞以东)—天竺路—灵隐支路合围区域内的道路,客运出租汽车禁止驶入,市民游客需在西溪路608号停车场或小牙坞公交站换乘公交接驳线进入。
旅游旺季额外措施:春秋旅游旺季期间(3至5月、9至11月)的双休日及小长假,每天8:00至17:00,灵隐区域和南山路部分路段需提前一天通过“警察叔叔、浙里办、支付宝”等渠道申领“西湖通”,凭码进入,每个自然月内每车仅限使用一次。
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的持续增长,西湖景区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交通拥堵已成为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24年国庆期间,西湖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部分路段车辆通行时间甚至达到平时的3倍以上。
为改善这一状况,杭州市相关部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决定实施新的交通管理措施。此次新规的出台,是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的一次重要升级,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景区交通的优化提升。
公众反应
对于即将实施的新规,市民和游客普遍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市民刘女士表示:“预计去西湖会更通畅,为新规点赞。”她自己去西湖从来不开车,骑共享单车或骑小电驴,“两轮的小电驴在高峰时段那可比豪车让人羡慕多了。”
市民吴先生说:“前几年也实施过单双号限行,期待这次调整后可以让西湖边有个不一样的春天。”“限量又‘限号’,希望车速能正常起来。”
也有市民表达了对出行便利性的担忧。孙女士喜欢在春天带着全家老小去西湖边晒太阳,新规实施后,她感觉行程变麻烦了,“好天气,偕老带幼去野餐,如果不能开车,那么多东西怎么拿呀?”孙女士表示,要好好研究一下公交出行的方案。
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表示:“希望新规施行之后,拥堵状况能有所好转。”
配套措施
为配合新规实施,西湖景区在公共交通配套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地铁公交接驳:在凤起路站、黄龙洞站、东岳站等景区周边十个地铁站开通地铁公交接驳线,游客能够无缝对接、直达西湖景区内部各个知名景点。
大站快线:新推出多条“大站快线”线路,如前往灵隐的7路(大站快线)、西湖地铁接驳3线和景点串联线1;前往雷峰塔的4路(大站快线)、1314路(大站快线)、西湖地铁接驳4线和景点串联线2等。
外围换乘:在城西休闲公园停车场、山南印停车场、尚城利星停车场、省人民大会堂停车场、黄龙体育中心停车场等5个外围停车场提供换乘服务,方便自驾游客换乘公交进入景区。
智能调度:通过“杭州公共交通”App,游客可以实时查询线路运营时间、停靠站点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预期效果
新规实施后,预计将带来以下积极变化:
缓解交通拥堵:通过单双号限行和限量管理,有效控制景区内车辆数量,减少交通拥堵。
提升游览体验:游客可以选择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避免长时间等待和寻找停车位的困扰。
促进绿色出行:鼓励市民和游客选择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出行。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智能调度和换乘服务,提高公共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
杭州公安交警建议市民绿色出行,前往武林商圈,可乘坐1号线、2号线、3号线、19号线,在武林广场站、西湖文化广场站、武林门站下车;前往湖滨商圈,可乘坐1号线、2号线,在凤起路站或龙翔桥站下车。
西湖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规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未来,景区还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调整管理措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游览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