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林晓曦:用最合理简单的方法,为患者圆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林晓曦:用最合理简单的方法,为患者圆梦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31598

整复外科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可以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改善容貌、身姿的梦想;可以帮助那些后天残缺或先天畸形的人们重归社会。整复外科医生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无论疾病分布从头到脚,由表及里,可以不太受解剖区域限制地开展手术;无论是手术、激光、介入、注射、药物、遗传学与靶向治疗等各类不同的治疗,都可以灵活采用……"这是上海九院整复外科林晓曦教授多年来的行医感悟。

他在整复外科领域深耕30余载,尤其在疑难复杂血管瘤与脉管畸形领域实现了诸多创新与突破,让不少原本无望的患者获得了新生与希望。"医生最重要的是用仁心和经验,选择最合理和简单的方案,不断突破现有方法的不足与禁锢,找到更优化的治疗,从而实现与患者的共同梦想。"


林晓曦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科副主任、兼任九院激光美容科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耶鲁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整形外科访问学者。在疑难危重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先天性黑色素痣等体表肿瘤、各类胎记治疗等领域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把颅面外科、显微外科、介入/硬化等血管内治疗、激光光电、美容医学等技术熟练应用于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中,并致力于疑难危重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新疾病发现,创新的治疗及基础研究,构建中国特色诊疗体系。建立了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中的第一个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制定了第一部指南,建立了国际上单病种病例数领先、学术上国际知名、亚洲领先的专病医疗中心。

手绘手术图录,领悟人体解剖精髓

林晓曦是一位具有绘画书法艺术天赋的医者。他早年在短暂自学书法后,获得当时全国少年儿童书法大字比赛一等奖,省绘画比赛二等奖,其作品“祖国万岁”还被收入到中学语文教科书。

在填写高考志愿前,原本想学建筑的林晓曦,听从父亲难得表达出的期待,改选了医学,1986年考取了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但是他对艺术的热爱并没有改变。大学第二年,林晓曦惊喜地发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整形外科学正是他寻找的医学与艺术的交叉学科领域。他在“二医大”旁听了整整四年的整复外科课程,课堂上遇见了一位位整复外科大师,让他对学科心驰神往。1992年6年制本科毕业后,他成功考取了上海九院整复外科王炜教授的研究生,从此开始了30多年的整复外科从医生涯。

在跟随导师、师兄和其他老师做手术后,他习惯手绘手术图录,把手术的每一个步骤细节都记录下来,空闲时便会翻阅回忆琢磨。日积月累,全身很多部位的、多种多样的修复重建外科手术他都做过了;在他的手术记录本中,从头到脚、从皮肤到骨头,内外表里都有,整整画了17大本。如今,他带教学生时依然喜欢用绘画来总结病例,在繁忙的门诊中,他给复杂的手术病例都会画上精准的图示,并希望医学生们都能看懂;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例都会画出准确且比例良好的白描图,成为整形外科门诊病历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他认为,绘画与艺术和美学观察能力是整复外科医生的基本功,因为这能让医者更清晰地掌握重建后应该达到的人体解剖结构曲线。藉此,他还希望重建的组织不仅只是创面的简单覆盖,还应具有美学重建的效果。

用很少的手术,实现整体形象自然提升

这些能力有利地提升了林晓曦在修复重建外科的手术效果,也为他在美容外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优势。他非常擅长根据患者的性格和面部特点,做出简单而到位的设计,用很少的手术,实现对整体形象自然而到位的提升。

林晓曦的美容手术经验并不局限于单一器官,在面部各个器官的整形美容与年轻化领域里都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突破。他不仅提出了能优化传统梭形切除的“梳子瓣”技术、修复眼周缺损的PEPSI术式、肉毒素、减张器预防长段面部切口瘢痕证据等,还提出了“斜拉桥”面部除皱术,该手术方式的研究报道还作为国际整形外科排名第一期刊PRS的封面文章。“小公羊”单片耳软骨鼻尖延长法(PRS杂志)、歩序法隐蔽切口内眦开大等术式也非常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

在激光美容医学领域,林晓曦是国内整形外科激光美容领域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发表了激光减少毛孔、激光治疗血管性黑眼圈等原创方法,并对多种激光光电年轻化治疗完成了高证据等级的临床研究,并得到了精准的结论。上述手术和非手术的美容相关的多个方法在国内外得到较好的推广。林晓曦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工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他历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常委兼美容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会长,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 杂志编委等国内外兼职。

在收获越来越多的荣誉和赞誉时,林晓曦并没有在这个领域太多驻足和迷恋,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有更多亟待救治的疑难危重患者,那是更为艰巨的战场,需要他和团队的投入和奋斗。

艰难探索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治疗之路

早年的权威外科著作如此表述肢体严重血管畸形的治疗:“面对这种疾病,医生往往从善良的愿望开始,却以截肢告终。”这是对20世纪90年代初治疗情况的生动描述。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当时医疗事故多发的疾病,分类混乱,常有手术意外发生,让外科医生们陷入了困境。导师的叹息和指导,让年轻的林晓曦下定决心,去开拓这个学术上空白的领域。

研究生第一年,林晓曦遇到的第一类血管瘤患者是面部红胎记,他开始尝试用光动力学治疗,并说服医院购买了激光设备,后来发表了国际上该领域的第1篇英文论文,又在上海参与了国内最早的皮肤激光治疗。

他遇到的第二类是需要手术的血管瘤患者。林晓曦为他们努力学习显微外科、颅颌面外科等各类手术,后来,他的创新外科术式报道入选了国际专业顶刊的封面文章,成为最佳论文,逐渐成长为该专业的外科专家。

他遇到的第三类是需要做介入治疗的血管瘤患者。林晓曦为他们从1995年跟随神经外科伙伴学习脑血管造影(DSA)和神经介入技术,后来他和团队创新了介入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婴幼儿期动静脉畸形治疗的突破,并研发了新型硬化剂类型,获得国内外知名中心的推广,间接服务了成千上万的危重患者。

他遇到的第四类患者是用上述三种方法都无法解决的、更疑难的血管瘤患者。为此,林晓曦致力于遗传学与靶向治疗研究,在亚洲和国内牵头创新性临床研究,探索新靶点,开发新药物。他和团队坚信:“用最大的耐心追求更高的治疗效果。”所以,他们从头开始组建的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中心,成为国际上血管瘤病例总数领先的医疗中心。

这个过程绝非一帆风顺。每次替代治疗方法,都要非常谨慎,未知的治疗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早年,林晓曦尝试过静脉畸形的电铜针和传统硬化剂注射治疗,有很多并发症和不足。2004年之前,他带领年轻的团队,靠根治性切除和日益成熟的复杂修复重建手术来治疗动静脉畸形,尤其是显微外科为主导的治疗病例,打动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同行。但他觉得,供区的损伤太大,而且这些治疗过程过于复杂,难以推广,所以需要开发更具普适性、有更高选择性的治疗。

2006年,林晓曦和同事在精读了美国专家Wayne Yakes教授发表的论文后,尝试用无水酒精栓塞治疗了第一例动静脉畸形病例,并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如果说固态栓塞是一种物理性的临时阻隔,头面部和皮肤相关的表浅区域会有异物留在可见的组织中,并诱发感染,影响外观;而无水酒精则是一种化学损伤,可以毫无残留地将畸形血管过道彻底损毁,从而化解危机。

然而,成功后他反而觉得如履薄冰,随时发生的组织坏死、肢体坏死截肢、心肺危象死亡都是该技术在国外文献中屡见不鲜的并发症,如一旦发生,足以挡住前进的步伐。2007年,林晓曦与各科伙伴交流合作、共同提高,Yakes教授来华做规范治疗指导后,他们不断改良无水酒精的介入方法,并于2009年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中国大陆第一篇无水酒精栓塞治疗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论文,正式揭开了动静脉畸形治疗崭新阶段。

此后,林晓曦当选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学组创建人及组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整形分会候任会长,还担任国际国内整形外科领域,血管瘤与脉管畸形领域官方杂志的副主编,华文唯一整形外科国际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Surgery的执行主编,在更大的舞台上诠释基于患者需求发展和创新的理念。

治疗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育是后天

“其实,每一个医生都会陷入瓶颈期,如何走出瓶颈?关键是能否看到未来的危机。”林晓曦总结了自己30多年来的从医生涯后,非常认同“治疗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育是后天”的理念。医生要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能预见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那么自己现在所做的治疗很可能会被取代。因此,临床医生不能排斥基础研究,未来的医生更是跨专业、复合型的人才。

以动静脉畸形治疗为例,现在的手术已逐渐被介入等微创治疗替代,未来靶向等药物治疗又会将介入治疗替代。“未来,我们要研发出更好的国产创新药物,找到各类复杂畸形的更高选择性的分子靶点,用于那些现在治疗还非常困难的病例,在达到疾病治愈的同时,又能实现外形的美观,功能的完善以及更高的生活质量。”

经历这些理念践行和常年的努力,林晓曦及其团队作为第一完成人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领域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2.12)、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5)、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八项省部级科技奖,2024年入选中华医学会首届整形外科年度十大进展第一名。林晓曦在2024年8月获得“上海好医生”荣誉称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