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夜饭与守岁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夜饭与守岁的文化传承

引用
知乎
9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1903096
2.
https://theory.dahe.cn/2025/01-26/1886036.html
3.
https://www.gjrwls.com/jinghua/20240206/939610804724957184.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0M5GTR05507DX4.html
5.
https://www.sohu.com/a/853454216_122006510
6.
https://www.xiangshui.gov.cn/art/2024/2/18/art_44761_4151499.html
7.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2/10/content_xanJBpSVxO.html
8.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3%93%E6%AD%B2%E9%8C%A2

景美街灯亮,今宵挽倩妆。频听鞭炮响,喜看礼花扬。老幼迎新岁,同观电视旁。举樽年夜饭,共度好时光。

这首描绘除夕夜的七言绝句,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热闹与温馨。其中,年夜饭和守岁作为除夕夜最重要的两个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家庭团圆、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01

年夜饭:从驱赶“年”兽到团圆盛宴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特指农历年尾除夕之夜的家庭聚餐。这一习俗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驱“年”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说法认为过年习俗的起源与驱逐“年”这种凶恶怪兽的行为密切相关。据传说,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了“年”这种怪兽对红色、火光和巨大声响具有天生的恐惧。于是,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利用这一点,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年”的侵害。

冬季是“年”出没的时候,为了防止它进入家门,人们在家门口挂上红色的大木板,寓意着红红火火,以期驱赶“年”。同时,各家各户门口都会燃烧旺盛的火堆,火光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人心。此外,人们还在夜晚制造各种巨大的声响,如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等,以此吓跑“年”。

经过一夜的喧嚣,转天天亮时,全村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庆祝成功驱赶“年”的胜利。这种习俗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过年吃年夜饭的传统文化。在古代,人们相信年夜饭不仅具有逐疫、驱邪的功能,还能强身健体,因此年夜饭被视为全家大团圆的盛宴。

另一种说法认为,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在古代,人们为了感谢先祖的庇佑和祈求来年的幸福,会在年末举行一场庄重的祭祀活动。在这活动中,人们会设立祭桌,供奉丰盛的祭品,对先祖进行祭拜。这个过程既是对先人的敬仰,也是对祖先智慧的传承。

随着历史的演变,这种年终祭祀仪式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从古至今,年夜饭不再是单纯的祭祀活动,而更多地被赋予了家庭团圆和和睦的象征意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家人齐聚一堂,共享美食,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

02

守岁:辞旧迎新的文化传承

守岁习俗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春节是古代岁首的一个时间范围,在中国至少已经有三千年历史,其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它起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尔雅·释天》中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岁、祀、年、载都是人们对一个年度周期的称谓。

甲骨文中的“年”字,是人背禾的象形字,指收成。《说文解字》中也称:“年,谷熟也。”在农作物丰收之后,人们要举行庆祝活动,祭祀神灵、感谢赐予,并祈求来年丰收。周朝以农业为立国基础,丰收是王朝大事,因此以禾谷收获期作为年度时间名称,大年、新年也就成为中国人最向往的日子。

汉武帝太初元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历法虽不断修正变化,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大年的名称屡有变化,但大年节的习俗模式依然传承。《史记·天官书》中说:“正月旦,王者岁首。”新年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官方必须举行盛大朝会,民间则要清洁环境,祭祀祖先,拜贺宗亲乡党。

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称为元正、元日、元会。南朝人宗懔撰写《荆楚岁时记》记述荆楚年节民俗,是最早完整记录中国节日体系的书。书中讲到,元日人们鸡鸣而起,先到门庭前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家人依次拜贺尊长。(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六朝元日饮酒顺序是从年龄小的开始,因为“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儿童的爱护与期待。

隋唐春节,称为元日、岁日、元正。元日是新春的节日,“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卢照邻《元日述怀》)。春节从唐代开始成为政府法定假日,唐开元年间《假宁令》规定,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每逢元日,朝廷都要举行早朝大典,庆贺新年。民间在元日也要合家团聚,设宴欢庆。所以我们看到白居易在江南与家人一道团圆度节,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有诗为证:“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形骸潦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守岁习俗在隋唐时期普遍流行,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为之兴奋,创作《守岁》诗称:“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宋元明清各代习俗类似,都将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而民间年节同样喜庆热闹,人们相互迎送往还。

03

现代传承: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进入现代社会,年夜饭和守岁的习俗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的菜品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饺子、鱼等象征吉祥的食物外,还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许多家庭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或者通过网络预订半成品菜肴,既方便又美味。

守岁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围炉夜话、玩牌娱乐外,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春晚)成为新的守岁方式。自1983年首届春晚播出以来,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拜年、视频通话让远方的亲人也能“相聚”一堂,共同守岁。

尽管形式在变,但年夜饭和守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始终不变。它们不仅是简单的饮食和娱乐活动,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团圆和睦、祈福纳祥等文化价值。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些传统习俗提醒着我们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传承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团圆和睦、祈福纳祥等文化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