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提肛养生,轻松告别痔疮困扰!
中医外治法+提肛养生,轻松告别痔疮困扰!
“十人九痔”这句俗语道出了痔疮的普遍性。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痔疮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幸运的是,中医外治法为痔疮的治疗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通过中医外治法,患者在短时间内可明显缓解症状甚至避免手术之苦。
中医外治法:简单易行效果好
中医治疗痔疮有着显著的优势,其中外治法更是适合日常操作。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包括艾灸、刮痧、中药熏洗等。
艾灸疗法
艾灸能够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等刺激扩张血管,使血流畅通,起到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痔疮的作用。《玉龙赋》中指出“长强承山,灸痔最妙”。《针灸歌》中指出“五痔只好灸长强,肠风痔疾尤为良”。
长强穴位于尾骨的端点和肛门连线的中点,周围分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艾灸长强穴促使肛门括约肌收缩、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肛周组织的支撑能力,从而有利于痔的吸收、消散。
刮痧疗法
刮痧可选取百会穴,因为头为诸阳之会,百会穴位于头部,具有醒脑开窍、平肝熄风、升阳举陷、安神定智等作用。痔疮的本质是气虚,气虚则导致肛门固摄不利,发生肛垫下移,故而形成痔疮,所以治疗时当注重升阳举陷。
中药熏洗
熏洗法是利用中药药液熏蒸、洗涤的方式,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患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此法能够起到抗炎杀菌、祛除热毒、调和气血的作用。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提及可用刺猬皮、熏黄、熟艾三味中药调和熏于患处,又另用槐根、桃根煮洗辅助治疗。
提肛运动:随时随地可操作
提肛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治疗方法,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站立位、蹲位、卧位均可进行练习,坐车、行走、劳动时也可以做,建议男女老少每天都练一练。
具体操作方法
站立式提肛:两脚交叉站立,双手插腰,脚尖踮起。收紧臀部并尽量上提肛门,保持5秒钟后放松。重复进行10~20次,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
坐式提肛:坐在舒适的椅子上,背部挺直。进行有意识的尿道收缩,锻炼阴道及直肠括约肌。每次收缩保持5秒钟后放松,重复多次。避免久坐不动,适时起身活动。
仰卧式提肛:仰卧床上,抬高臀部,以头和脚尖为支点。收缩会阴部肌肉后慢慢放下。重复进行20次左右,保持呼吸均匀,避免憋气。
夹腿提肛:采取平卧位,将两腿交叉。同时臀部及大腿内侧用力向内夹,使肛门轻轻上提。坚持5秒左右再逐渐复原,单次反复做20下左右,每天进行2~3次。注意控制运动强度,避免用力过猛。
呼吸法提肛:平躺时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下沉。同时进行肛门上提和放松的动作。重复进行20次左右,呼吸要深长而均匀,避免憋气。
专家观点:中医外治法值得信赖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程芳表示,中医外治法在痔疮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她强调,对于环状混合痔、陈旧性肛裂等疾病,中医外治法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河南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高宗跃也指出,中医外治法如中药熏洗、坐浴及提肛运动等,不仅能够改善痔疮症状,还能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中医外治法适合各类痔疮患者,尤其是轻中度患者。对于重度痔疮,虽然外治法也能缓解症状,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提肛运动虽然益处很多,但是有一些禁忌,例如肛门局部感染、痔核急性发炎、肛周脓肿等患者不宜做提肛运动。锻炼时要以感到舒适为宜,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总之,中医外治法为痔疮患者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通过艾灸、刮痧、熏洗及提肛运动等手段,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