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乡村非遗文化过大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无锡乡村非遗文化过大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首次获得联合国层面的认可,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2025年春节,作为总台春晚四大分会场之一的江苏无锡,以其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和丰富的非遗文化,为全国人民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中国年”。
无锡乡村的非遗文化盛宴
春节期间,无锡的各个乡镇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传统年味的同时,也能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在江阴市长泾镇,街道上张灯结彩,红彤彤的灯笼在路灯下、屋檐下摇曳生辉。白天,游客可以漫步在长泾老街、长泾清明街,品尝长泾月饼与非遗茶食;夜晚,街道上人流车流交织,绚丽的灯光犹如星河般璀璨,点亮了新春的夜空。
璜土镇则准备了一系列新春活动:非遗螺钿制作、香囊制作、书画展览以及趣味灯谜等,丰富的活动将从大年初一持续到元宵,带您感受乡村春节的浓厚年味。
张渚镇坐落于江南深处,春节期间将开启新春市集。十番锣鼓声声入耳,龙灯在街头巷尾欢舞,花船、马灯共度美好时光,千年古镇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正月初一的“民俗表演迎新年”必将让您陶醉其中,传统与潮流的交融赋予节日新的活力。
窑湖小镇的“中式派对”也别具特色。来到善卷洞景区,游客可以感受新年台阶的祝福,看到古风NPC的互动,听到民乐与电音的交汇。这里不仅有古老的传统文化,还有现代的娱乐方式,绘出一幅多元化的春节图景。
鹅湖镇特别策划的“春晚无锡年非遗到鹅湖”活动,为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新春文化集市。在这里,游客可以寻找到手工春联、漆扇、糖画等具有年味的传统手艺,尽情享受阖家欢乐的美好时光。
无锡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无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众多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惠山泥人、无锡精微绣、无锡留青竹刻等,都是无锡非遗文化的杰出代表。
惠山泥人是无锡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这种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民间艺术,以其造型生动、色彩鲜艳而闻名。春节期间,惠山古镇的泥人厂内,游客可以亲手体验泥人制作的乐趣,感受这项传统工艺的魅力。
无锡精微绣是另一种令人惊叹的非遗技艺。这种绣法以精细、雅洁著称,常用于绣制人物肖像、山水风景等。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的作品《翠嶂千峰盛景图》就曾亮相,展现了无锡非遗的精湛技艺。
除了上述非遗项目,无锡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体验的非遗文化。比如,无锡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锡剧则是无锡地方戏曲的代表,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宜兴紫砂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实用价值享誉世界;无锡酱排骨、无锡小笼等非遗美食,则让人大饱口福。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挑战
尽管无锡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彩,但其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据统计,我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70岁以上占比高达71%,50岁以下的仅占1%。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减少,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无锡采取了多项措施。比如,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在校园、社区等地开展传习活动;通过举办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等方式,让非遗在民间和学校梯级传承;制定相关政策文件,为非遗保护传承和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2025年的春节,对于无锡来说,不仅是一个展示非遗文化魅力的舞台,更是一个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起点。通过春晚的平台,无锡向世界展示了其丰富的非遗文化,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无锡的非遗文化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文化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