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承:这届年轻人如何玩转“非遗版”春节?
创新传承:这届年轻人如何玩转“非遗版”春节?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记忆的节日,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2025年,我们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年轻人正以全新的方式,为这个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活力。
年轻人眼中的非遗春节
一项针对全国203所高校7933名学生的调查显示,97.59%的受访者对传承家乡的传统年俗感兴趣,86.01%的受访者认为年俗是一代代传承的文化瑰宝。这些数据背后,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小时候过年,姥姥会教我怎样给一张折好的彩纸画上纹样,再沿着纹样细心剪开。”来自江苏盐城的戴天成,对儿时的春节记忆犹新。如今,他已成为一名大学生,但每年春节,他都会和家人一起剪纸,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份亲情的延续。
创新体验:让非遗“潮”起来
在广东佛山,85后“年画女侠”刘钟萍正带着她的佛山木版年画,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她不仅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设“解忧年画铺”,还带着作品到各地推广,让这项有着700年历史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江西赣州,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展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竹雕、纸雕、客家糖画、勾编、纸雕……各种非遗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不仅有非遗大师的作品展示,还设有互动体验区,让年轻人亲手体验非遗魅力。
地方特色:非遗活动精彩纷呈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地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特别的春节。
在北京,地坛庙会、丰台园博园彩灯嘉年华、圆明园新春游园会等活动精彩纷呈;在西安,大唐芙蓉园长安灯会、丝路春晚、非遗百戏等轮番上演;在婺源,百万烟花秀、非遗项目巡游踩街、板龙灯巡游闹春等活动,让整个县城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非遗文化也在与时俱进。线上集福、抢红包等数字互动方式,让年轻人在虚拟世界也能感受到春节的氛围。同时,美容、美甲、美发等“新年俗”,则让年轻人以更时尚的方式迎接春节。
“我觉得春节美食承载着家庭团聚的欢乐、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以及地域文化和传统习俗。这些美食是家庭情感的纽带,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望,同时体现了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应该被好好传承下去。”来自山东聊城的90后肖洋,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
2025年的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也是年轻人用创新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起点。让我们一起,用青春的活力,为这个千年节日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