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细节
重庆大轰炸: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细节
1939年5月3日和4日,重庆遭遇了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单次轰炸死伤超过5000人的空中大屠杀。这场持续两天的大轰炸,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在重庆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1939年5月3日,日军出动数十架96式中型攻击机,从汉口机场起飞,直扑重庆城区。防空司令部接警后紧急发出空袭警报,但日机还是突破防线,侵入市区上空。在这场持续1小时50分钟的轰炸中,日军针对重庆房屋多为木结构的特点,首次使用了燃烧弹。据统计,当日共投下166枚炸弹,其中爆炸弹98枚,燃烧弹68枚,造成19条主要街道被炸成废墟,41条街道起火,1023人伤亡,845栋房屋被毁。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5月4日傍晚,日军第一航空部队27架飞机再次来袭,对重庆上半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投下126枚炸弹。老舍在《五四之夜》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惨状:“这红光几乎要使人发狂,它是以人骨,财产,图书,为柴,所发射的烈焰。灼干了的血,烧焦了的骨肉,火焰在喊声哭声的上面得意的狂舞,一直把星光月色烧红!”
据统计,5月4日的轰炸造成人员伤亡5291人,其中死亡3318人,重伤1973人,38条街道被炸毁,10条主要街道完全夷为平地。这场持续两天的轰炸,不仅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单次轰炸死伤人数的新纪录,更在重庆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然而,重庆人民并没有被这场灾难击垮。在环境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努力工作生产。工厂工人每日工作超过10小时,即使在飞机临空时也照常生产。厂房被炸毁了,就在山洞、隧道里建立临时厂房;没有发电设备,就点油灯继续工作。正如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潘洵所说:“重庆人民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日军最直接的回答——敌人的计算是错误的!敌人的轰炸是无用的!”
为了应对日本的无差别轰炸,重庆人民还建造了大量防空洞。据统计,重庆共有防空洞1600多个,总使用面积约110万平方米。这些防空洞不仅在战争期间庇护了无数平民,战后更被改造成了菜市场、加油站、书屋等,成为了重庆独特的城市景观。
如今,重庆的解放碑商圈有一条名为“五四路”的街道,它不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是为了铭记1939年5月3日和4日的那场大轰炸。每年6月5日,重庆全城还会响起防空警报,提醒人们勿忘国耻。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内,通过老照片、艺术图文、动态沙盘等形式,展示了那段历史的真实场景,每年吸引着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正如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秘书长代远翔所说:“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故事的讲述,让人们感到那段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警示未来。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在重庆大轰炸中不幸遇难的同胞,致敬那些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重庆人民,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