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邱少云精神永流传
抗美援朝70周年:邱少云精神永流传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缅怀特级战斗英雄邱少云。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忍受烈火焚身直至壮烈牺牲。一块仅有成年人手掌大小的棉衣残片,见证了邱少云为了胜利毅然选择牺牲的壮举。
烈火中的永恒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1949年12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他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3营第9连战士。部队的教育磨炼,使他很快提高了政治觉悟,明白了“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道理。
“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样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这是邱少云在家书中写下的肺腑之言。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的作战任务。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余公里处,可以俯视志愿军纵深平原和敌我间的开阔地带,直接威胁着志愿军与友邻接合部的安全。同时,391高地又是敌人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弱点。高地山势狭长,南北两峰形若屋脊,四周都是悬崖陡壁。高地上还布有地堡、明暗火力点等野战工事,周围有铁丝网,外围埋有各种地雷,形成了环形野战防御阵地。敌人以一个连及一个火器排的兵力防守。拔掉这个“钉子”可以对敌形成威胁。
必须拿下391高地!这是命令,更是铁的纪律!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需要经过中间长达3公里的开阔地带。这里没有掩护,完全被敌人的火力覆盖封锁。为了缩短部队冲锋距离,减少伤亡,经研究,指挥部决定派出邱少云所在的第3营潜伏在391高地前的草丛中,配合大部队攻打391高地。
11日深夜,潜伏突击队出发,500余名志愿军官兵潜伏在391高地前的草丛里,邱少云潜伏的位置距离敌人阵地只有60多米。夜里,整个潜伏区显得异常宁静。天刚蒙蒙亮,志愿军官兵透过草丛,不但可以看到敌人设置的铁丝网,还可以看到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以及从地堡里伸出来的机枪和瞭望孔里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敌人,甚至连敌人的讲话声都听得见。潜伏在草丛中的志愿军官兵已经坚持了很久,浑身酸痛,他们静静等待着进攻时刻的到来。
第二天,敌人在志愿军潜伏区扔燃烧弹,火越烧越大,烧毁了邱少云身上的伪装物。火势迅速蔓延到全身,邱少云的衣服很快也燃烧起来。他身旁有一条水沟,只要翻身一滚,就可把身上的烈火熄灭。但这样一来,潜伏突击队就会被敌人发觉。邱少云强忍着剧痛,把冲锋枪和手榴弹、子弹小心翼翼地埋压在身体下面。火猛烈地燃烧着,邱少云的身体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傍晚时分,空中升起了进攻的信号弹,志愿军官兵怒吼着“为邱少云报仇”向敌堡猛扑过去,很快全歼守敌,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391高地。战斗结束后,直到17日凌晨,战友们才在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
邱少云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崖壁刻下鲜艳夺目的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追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参加潜伏任务前,邱少云郑重地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邱少云最终用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的英雄壮举,不仅树立了严守纪律的光辉典范,也在一代代官兵心中铸就了“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丰碑。
精神的传承
邱少云精神的核心是“纪律重于生命”。这种精神在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得到持续传承,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日常养成,培养官兵的纪律意识。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部队,官兵们每天晚点名时都会第一个呼点“邱少云”的名字,全连官兵整齐答“到”。在这样的日常点滴中,一茬茬官兵把邱少云当作“身边典型”、精神楷模对标学习。
在邱少云精神的激励下,一批批先进典型活跃在部队各专业岗位,用实际行动为“纪律重于生命”作出生动注解,成为官兵学习的标杆、追赶的榜样。
新时代的传承
在邱少云的家乡重庆铜梁,少云中学等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等活动,传承英烈精神。
“出征少年身,归来英雄魂。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是永远的精神丰碑。”铜梁中学联盟学校学生唐筱雅说,从小学开始,老师们就给大家讲邱少云等烈士的英勇事迹,每到特别的日子,学校都会组织大家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引导大家铭记历史,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将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70多年前,那些曾经与我们一样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的未来奠定和平的基石。志愿军烈士的功绩彪炳千秋,我们将铭记那段壮烈的历史,牢记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在新时代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奉献,用祖国的和平繁荣来告慰烈士的英魂。”北京汇文中学高一学生耿浩铭表示。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烽火岁月里,先辈们以保家卫国的钢铁信念,在冰天雪地中潜伏、于炮火纷飞中坚守,为的就是后来人能过上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2404班学生刘一言感慨,“站在当下,凝望历史,唯有汲取信仰之力,赓续英雄遗志,才能让人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充满砥砺前行的动力。”
英雄的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新时代,邱少云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